「難得全家出遊,住好一點的飯店會怎樣?」用錢習慣不同,夫妻如何避免為錢爭吵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我的想法是,婚前如果知道另一半家庭有這種狀況,先惦惦自己的承受度,否則結了婚,不會是天長地久,而是「能撐多久」;如果已婚,就鼓勵雙方一起來學習財商課程,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增進對資產配置的認知。

有句話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在國外,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但對華人而言,就變成「我家,你也要負責」。如果夫妻一方因不會理財而變成錢坑,的確是滿恐怖的事。所以,我覺得古人所謂的「門當戶對」是有某種道理,以現代的說法就是:金錢觀要一致。

導火線之四:夫妻收入差距太大

有些明星情人分手的原因是:女方的知名度大於男方太多!套在夫妻身上也適用:如果雙方薪資差異過大,也是夫妻爭吵的導火線。

我們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在前言說,我跟Randy交往時,他是月收入不到4萬元的職業軍人,而我早就年收入上百萬。由於兩人平日見面機會不多,吃飯也各付各的,沒有過問彼此收入,並不沒有為錢而擺不平。婚後天天相處,漸漸了解對方的收入,於是驚覺彼此對用錢的態度還真的相距甚遠。例如出國要花多少錢?一頓飯要吃多少?給父母多少紅包等等,產生不少摩擦。

幸好,我們不太會為這件事吵得不可開支,頂多就是兩人避開冷靜思考。我們曾看過有些男學員,因為老婆賺的錢多很多,花費也不少,在「男人面子掛不住」的自卑心態下,兩人心生間隙,因而漸行漸遠。

當夫妻一方的收入比較高時,優勢方絕不要在口頭上逞富,弱勢方也別過意不去,唯有一起學理財,培養自主理財能力,彼此金錢關係會更健康。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