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與你的距離,取決於在你心裡的樣子...前台積電財務主管:想讓金錢靠近你,先做到不仇富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有次應朋友邀約,特別去參與一個心理醫師的演講,那次題目主要是探索人生追求幸福快樂的意義還有目的。

過程中,主講人最常強調的關鍵觀念,就是影響人生反應和決策的核心,從來都不是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件,而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認知和看法。

他特別舉了個例子,說有次和同事一起要去赴約擔任演講的主講人,但是在路上不巧遇到大塞車,眼看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就快要來不及了。正當他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反觀他身邊的同事,竟悠悠哉哉地看著窗外風景,嘴裡還哼著小曲,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這時候反而搞得他很疑惑了,不自覺地問道:「您不擔心遲到嗎?」

沒想到他同事幾乎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學的專業,不就是別讓事件影響我們的情緒?而剛好碰到這樣子情況,不正好是個絕佳練習的機會?反正我們也沒法改變塞車,乾脆好整以暇地想想要演講的內容,說不定還可以把現在遭遇,當成是等會的案例來分享。」

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瞬間讓這位心理醫師,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也因為這次的聽講經歷,讓我重新檢視了有關金錢觀的建立。其實,金錢本身是中性的,從來都沒有是非對錯的分別。

不對富有抱持成見

所有人對金錢的價值觀和認知,大都來自於我們身旁周遭人們耳濡目染的影響。久而久之這個影響也融入了我們潛意識,然後一點一滴漸漸在這種價值觀和認知之下改變了我們的行為。

有位我非常尊敬的企業家長輩,常常在聊天時候都會和我分享,千萬不要把有錢人當作是敵人,也就是不要仇富,更不要對「有錢」之後的生活抱有任何成見。

假設你總是把有錢跟「奢侈」、「浪費」、「銅臭味」、「萬惡之源」等負面名詞連接在一起,那麼你骨子裡便會對金錢有著排斥感覺。這點就跟交朋友一樣,你不喜歡的朋友自然而然你不會靠近他,他也不會靠近你。

相對之下,如果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快樂」、「時間自由」、「公益濟世」、「捐款助人」等正面名詞放在一起。那麼我們也會對賺錢和有錢的觀念,變得非常積極、熱情。最終讓金錢變成我們喜歡和認定的好朋友,你願意靠近他、他願意靠近你,增加成為富有之人的機會。

關於認知的力量,還記得有個小故事,是描述有位信眾在聆聽大師講道之後,很虔誠的提問說:「要怎麼樣面對難題,不會亂了方寸,還能夠以平常心視之?」

大師不疾不徐地對他說:「你可以試著對自己說兩句話:如果這個難題真沒有辦法解決,那麼再怎麼擔心也沒有用。如果這個難題有辦法解決,那麼也不需要擔心了。」

簡單來說,我們無法改變事實,但是可以改變認知。在學習財務思維和管理的道路上,不管想不想要致富,金錢本身是中性的,金錢價值觀源自於我們人性的認定。

你認為金錢是好的樣子,他就是好樣子。你認為金錢是壞的樣子,他就是壞樣子。認為是好樣子,我們會想要親近;認為是壞樣子,我們會想要遠離。

金錢的親近和遠離,在於我們認知,以及想像成的樣子。

延伸閱讀
想持之以恆執行投資或理財法,「上癮」是關鍵...前台積電財務主管:喜歡才能做得久
不想仇富,但看到別人炫富心裡總是不平衡?投資達人:我們能掌控的一向只有自己的旅程而已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