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上班不打卡、沒有KPI有競爭力?創辦人:自由不是福利,而是篩選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在Netflix沒有上下班時間、沒有請假天數限制、沒有KPI考核分數。這不是矽谷浪漫風,而是他們的生存設計。創辦人Reed Hastings,給這樣的制度下了一個極冷靜的定義:「自由不是福利,而是篩選。」

自由,是對人性最誠實的測試

Netflix沒有KPI、沒有打卡制度,為什麼還不爛?

過去,曾聊到蘋果AI滯後的背後,是制度對人性的無能管理。

那不是誰的錯,甚至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一群原本很厲害的人,被困在一套不敢冒險、不願鬆手、不會糾正錯誤的組織制度裡。

那篇寫完,我(編按:本文作者)腦中忽然浮現一本書——Netflix創辦人Reed Hastings的《零規則》(No Rules Rules)。

它談的幾乎是完全相反的情境:不是怎麼被制度困住,而是怎麼用一套反人性的制度,把整間公司從慣性裡拉出來。

我那時第一次讀到這本書,就被它一句話打中:「不要為了預防少數壞人,而犧牲多數好人的自由。」

這句話其實很危險。

因為它等於宣告——你放棄了用制度管人,而是改用文化淘汰人。

在Netflix沒有上下班時間、沒有請假天數限制、沒有KPI考核分數。這不是矽谷浪漫風,而是他們的生存設計。

Netflix創辦人ReedHastings,給這樣的制度下了一個極冷靜的定義:「自由不是福利,而是篩選。」

當沒人管你幾點上班、也沒人追你進度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你是開始摸魚、還是自我加壓?這就是Netflix的管理哲學:真正的人,會在自由中顯現。

所以他們不留那些「沒犯錯、但也沒創造價值」的人。

書中有個制度內建的問題,是所有主管每年都必須問自己的一句話:「如果這個人明天要離職,我會想盡辦法挽留嗎?」

如果答案是否,那就該準備好讓他離開。這不是殘忍,是誠實。不是否定努力,而是拒絕沉沒成本。

Netflix不養人情卡位,不給「中庸但不壞」的人生存空間。這聽起來極端,但正是這種制度,讓它能夠不靠流程、也能高速成長。

所以,我想說的其實是:如果一間公司真想活得長久,靠的從來都不是誰有多努力、誰多聰明,而是這個組織,有沒有能力讓人性裡的魔鬼沉睡。

你要防的是什麼?

不是犯錯的人,而是混日子的人;不是不夠聰明的人,而是習慣推責任的人;不是菜鳥,而是那種升上去就永遠卡在上面的「資深阻力」。

Netflix用一種極度「反直覺」的設計,對抗這些問題:

1.他們不設條條框框,卻要求你自律到極致。
2.他們不強調忠誠,但會用結果看你值不值得留下。
3.他們不預防錯誤,而是設計好「錯了就該離開」的流程。

這不是自由放任,而是一套隱形的文化稽核。

當然,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們不是Netflix,沒那種人才密度,怎麼學得來?」

對,我也不認為所有公司都該照抄《零規則》。但我們可以學會一種思維:制度不該只設來預防壞人,也要能釋放好人。

你可以保留流程,但不能懲罰創新。

你可以有評分機制,但別只讓會報告的人升職。

你可以設KPI,但記得問一句話:「如果這個人離職,我會捨不得嗎?」如果答案不是肯定的,那制度再精緻,也留不住靈魂。

3個你該問制度的問題

1.你們現在的制度,是在獎勵穩定,還是鼓勵自驅?
2.有沒有人正在組織裡「默默不錯、也不貢獻」,卻年年升?
3.真正阻礙你給自由的,是人性,還是你對人性的不信任?

Netflix的制度設計不是無政府,是讓文化成為制度。不是沒有規則,而是把最關鍵的淘汰邏輯,藏進了「你留不下來」這句話裡。

不是不能自由,只是你得證明——你配得上這份自由。

本文獲「書局Book」授權轉載,原文:自由,是對人性最誠實的測試

延伸閱讀
「只要我活著就會工作!」金氏世界紀錄92歲「世界最高齡總務課長」:永遠不要失去好奇心
職場上如何掌握談話方向?用提問6程序做好應對準備,提升溝通效率
台積電工程師離開工作照顧家庭...走過10年心得:指數投資可以有更多選擇,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選...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