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什麼很多「王牌員工」一升職就開始拖後腿?這不是他們變爛了,而是組織讓他們「卡住」了。很多組織都以為升遷是一種獎勵,卻忘了,升遷其實是一場轉職——從「做得好的人」,變成「要讓別人做得好的人」,這兩者完全不同。
為什麼很多「王牌員工」一升職就開始拖後腿?這不是他們變爛了,而是組織讓他們「卡住」了。
升遷,其實是一種「轉職」
蘋果不是唯一犯這種錯的公司。
很多組織都以為升遷是一種獎勵,卻忘了,升遷其實是一場轉職——從「做得好的人」,變成「要讓別人做得好的人」,這兩者完全不同。
我想到幾個印象很深的案例:
案例1》Google的工程師升錯職,讓整組卡住
Google在早期出過一個問題,技術大神升上去之後,不再寫程式,只會卡決策。
《How Google Works》這本書裡寫到,有一位超強工程師升上主管後,開始用「極高技術標準」要求團隊,卻無法教會別人怎麼做到,結果所有人都不敢動,只能等他點頭。
整個團隊變得超慢、超安靜、超沒創新。
他不是壞人,只是離開了他原本發光的位置,被制度塞到一個沒人敢挑戰他的位置。
後來Google決定設計「雙軌升遷制度」,讓工程師可以只當技術領導,不必去帶人。因為他們發現——不是每個會做事的人,都能把別人帶好。
案例2》英國醫院的臨床醫師,升上去後反而害了團隊
在英國NHS醫療體系,曾經有一間醫院的外科主任,是全院公認技術最強的人。他升上高層之後,開始負責管理整個外科團隊的預算、排班、訓練規畫。
結果不到半年,團隊出現大量離職潮。
原因是:他無法處理人與人的衝突,只會用冷冰冰的醫療標準判斷誰應該留下。
幾個原本潛力很強的年輕醫師,直接被他用「技術還不夠」刷掉。
英國《BMJ》甚至寫過一篇研究指出,這種「臨床高手升上去反而搞砸」的情況,在NHS裡非常常見。他們不是沒有能力,而是被放到一個不該靠冷標準處理人的地方。
案例3》NBA傳奇球星Magic Johnson升上湖人總裁,最後自己辭職
你知道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吧?
NBA的傳奇控球後衛,球場上的領導天才。但當他被任命為湖人隊營運總裁時,他只撐了2年就辭職了。
離職記者會上,他說了一句話:「我不開心,這份工作讓我無法做我擅長的事。」
在球場上,他靠直覺打球;但在辦公室裡,他得開會、談判、維穩球員情緒——這不是他熟悉的節奏,也不是他的優勢場域。
他升上去了,沒錯。
但這個位置,正在消耗他的天賦。
這3個人,有什麼共通點?
他們原本都發光發熱,但一升職,就開始困在流程、失去節奏、拖住別人。
不是他們退步了,是組織沒有問:「這個人,升上來之後還適合這個角色嗎?」
所以問題不是升錯,而是沒有「升後再對位」的制度!
我們太習慣把升職當獎勵,卻不敢承認有些升遷其實是錯位。而錯位最可怕的地方,是你退不回來,然後你就卡住了。
久而久之,制度裡全是這種「升上去就不再動」的人,新的人上不來,整個組織開始內耗、失速、變慢。
3個問題,幫你看出「升錯位」的徵兆
1.他是不是自己什麼都做,但就是沒辦法交給別人?
2.他是不是開始天天在開會,但會後大家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3.他是不是升上主管後,團隊創新變慢了、人員流動變高了?
如果答案是是,那可能不是他的錯,是你該幫他重新找到「讓他繼續發光的位置」。
不是誰變爛了,而是他離開了適合他發揮的位置。
制度要做的,不是把人推上去,而是幫人找對位置。
本文獲「書局Book」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Netflix上班不打卡、沒有KPI有競爭力?創辦人:自由不是福利,而是篩選
「只要我活著就會工作!」金氏世界紀錄92歲「世界最高齡總務課長」:永遠不要失去好奇心
想持續在職場保有發揮空間?45歲起進入工作的「第二職涯」,愈早開始準備這2項愈好
小檔案_ENews
ENews新聞網由一群年輕又有新聞理想的夥伴們共同經營,每天提供世界各地重點新聞快訊,於大大小小的新聞社群中與閱讀群眾進行互動,讓各式各樣的話題成為當日熱門談論議題。
ENews新聞網:官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