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摘要
退休後若無警覺,容易在無形中超支。本文作者嫺人雖以3%法則控管開銷,2023年提領率仍達5%,主因是資助子女留學。她建議常見的6大花錢陷阱包括:1.金援成年子女;2.被「退休就該享受」的旅遊娛樂帶風向;3.拿到一筆錢後的衝動消費;4.忽視長遠支出的「未來折扣率」;5.為維持身分與面子而花錢;6.對財務過度樂觀。
避免花錢踩雷,退休生活才有保障。
預算控制常常讓人覺得綁手綁腳。雖然我退休後是依照 3% 法則來掌握每年的消費,每個月初也會結算上個月是否有超支,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有紀律。
不過,即便如此,我在 2023 年的退休金提領率仍超過5%。其實,那一年是我退休第六年 。
從這次「超支」的經驗,我也更深刻感受到:為什麼我們常以為退休後只要省省過就好,但實際情況卻沒有想像中容易?而那些超過的消費,真的一定能換來快樂與滿足嗎?
讓退休族多花錢的6種陷阱
以下是退休族常見的超支原因(我自己也中過幾項):
1.金援成年子女
退休後,不少前輩朋友都提到過要資助成年子女的各種花費:進修計畫、坐月子、買車、買房、房租⋯⋯項目琳瑯滿目。沒想到幾年後,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身上。
目前是兒子的留學費用,雖然大部分由先生支付,但在家庭轉帳往來間,我也分擔了一部分,這就是2023年我提領率「爆表」的主因。
在美國,2025年的 「回巢子女」調查指出:
46%的父母表示18~35歲的子女搬回家同住。
38%的父母認為這影響了長期財務目標(如退休儲蓄)。
39%表示短期計畫(旅遊或購車)也受到衝擊。
然而,60% 的年輕人不知道或未被告知,父母的資助會對家庭財務帶來影響。
子女回巢的原因包括:租金過高、物價上漲、離婚或分居等。疫情期間, 許多年輕人職涯起步就遇上裁員潮,讓父母不得不伸出援手。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的報告也指出:25~29歲的年輕人,只有44%完全不再需要父母金援;到了30~34歲,也僅上升到67%。
問題在於:孩子是真的需要幫助,還是因為父母「有能力」所以自然而然付錢?這確實難以拿捏。
美國甚至出現「掃雪機教養」(snowplow parenting)這個詞,形容父母為孩子清除一切障礙,卻可能削弱年輕人獨立理財的能力。
而且,不只是子女,96%的美國祖父母也以某種方式資助孫輩,其中25%為此過著更節儉的生活,甚至有人推遲退休或重返職場。
就我自己而言,雖然兒子留學的費用不在原本規劃內,但計算下來還在可控範圍內。不過我也提醒自己:成年子女的開銷往往是大筆的,必須保持警覺。也正因為這樣,詐騙案件才會層出不窮—許多父母並不是沒錢,而是心裡想「為了孩子好」,結果落入圈套。
2.「退休就該這樣」的旅行與娛樂消費
退休後時間多了,許多人開始頻繁旅行、參加活動。臉書上常見朋友的遊記,甚至在社區大學上課時,聽同學聊到南美洲、歐洲各地,氣氛很容易讓人覺得「退休生活就應該如此」。
我在2024年也出國三次,這些費用來自於:前幾年因金錢焦慮省下來的錢,以及後來的版稅、演講收入。但我也曾受環境影響「失心瘋」。原本我用ASUS平價手機,直到上攝影課才發現大多數同學都用iPhone或Samsung高階機型,結果我就入坑了,最後甚至一口氣買了兩支旗艦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