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股大爆發、A股市值版圖大風吹!科技股市值快速膨脹成市場隱憂?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摘要

這一輪科技股的爆發推動A股「含科量」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目前科技族群市值占比已突破四分之一,超越銀行與房地產業市值總和。

自去年「924行情」啟動以來,中國A股市場走出一輪顯著的多頭行情,但其運行軌跡呈明顯分化特徵。在2023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市場呈普漲格局,指數快速攀升近千點,個股幾乎全線上漲,但進入2024年4月以來,行情主線轉向以AI概念、科技股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半導體、通訊設備等硬體板領漲。

這一輪科技股的爆發推動A股「含科量」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目前科技族群市值占比已突破四分之一,超越銀行與房地產業市值總和。

市值前50大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業數量從「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24家,其中工業富聯、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市值更在半年內相繼突破兆元人民幣大關。科技股的強勢表現不僅重塑了A股格局,也帶動港股科技類股估值整體上行。

然而,科技股的快速膨脹也引發市場對估值泡沫的擔憂。

對比全球市場,美股前10大市值公司中科技股占據主導地位,輝達、微軟、蘋果、谷歌4家企業市值均超百兆元人民幣,且美股已有十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兆美元。

相較之下,A股與港股尚未誕生兆元級科技巨頭,但從估值水準來看,美股科技股平均本益比接近40倍,部分龍頭企業甚至超過百倍,而其高估值支撐主要源自於亮眼的季度業績與樂觀的成長預期。

港股科技股估值則相對較低,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的平均估值仍處於歷史低點。相較之下,A股科技股漲幅更為激進,寒武紀、中芯國際等個股年內股價上漲數倍至10倍,估值水平較低位大幅提升。

分析師指出,A股科技巨頭的估值能否維持,關鍵在於未來業績能否持續高成長,若下一季仍能維持雙位數甚至3位數的成長速度,市場分歧有望趨於緩和。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科技股的崛起與AI浪潮密切相關,企業技術實力與「硬科技」含量成為估值分化的核心邏輯,但市場普遍認為,傳統白馬股與藍籌股並未失去投資價值,長期表現將取決於業績成長與股東回報能力。一旦科技族群降溫,資金可能會重新回流至具備確定性成長的領域。

歷史經驗顯示,A股曾在2000年前後經歷科網股熱潮,但僅維持短暫週期。業內人士強調,中短期股價受流動性和市場情緒驅動,但中長期走勢仍由基本面決定。

缺乏持續績效支撐的類股,終將在流動性收緊時面臨估值回歸壓力。當前科技股的繁榮,既是投資邏輯轉變的結果,也是對未來產業趨勢的押注,但其永續性仍待時間檢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鉅亨網」,原文:A股市值版圖大洗牌!科技股佔比超過四分之一首度超過銀行股與地產股總和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美股ETF買氣有多夯?今年來新增8檔新兵、超過20萬人「錢進」美股
新青安鬆綁效應,恐難為房市注入活水?業界表態:房市恐維持量縮價跌格局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