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摘要
「3桶金」概念出自於退休理財的「報酬順序風險」——退休初期若遇股市重挫,資產提領將加速耗盡。為降低風險,可將資產分為3桶:短期桶存放1年~2年生活費於現金或低風險工具,確保日常無虞;中期桶配置債券或穩健型基金,提供3年~10年穩定收益;長期桶則投資股票等高成長資產,對抗通膨並累積未來資產。
為什麼會有「三桶金」概念的提出?這和退休這趟旅程中遇到最差的海象—「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s Risk)」有關。
才上船還沒就定位便出現的大風暴:報酬順序風險
什麼是「報酬順序風險」呢?
報酬順序風險指的是:在資產提領期間(例如退休後),投資報酬率的出現順序,對最終資產能否長久支撐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假設:
● 閒人先生在2008年1月退休,他的退休金是1,000萬元。
● 退休第一年是用4%來做退休消費,也就是40萬元,後續年度就看主計處公布的前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提高消費,確保生活品質可以維持實質上都有4%。
閒人先生退休這時候,正好遇上股市很不順的幾年:
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年市值型ETF 0050(元大台灣50)報酬率是-43.2%,2008年底他的退休金只剩下545萬元。
2009年,股市大幅翻正,那年0050的報酬率是75%,2010年又漲了13%,扣掉生活消費後,他的退休金回升到950萬元。
但不走運的是,2011年美國借錢太多,爆發債務上限危機,長期公債信用評等被降級,加上歐債危機,0050又跌了15.8%,年底時退休金又下降到剩下765萬元。萬一再跌下去,提早燒光退休金的風險就出現了。
雖然股市長期向上,只要能長期投資,再回來的機率是高的,但萬一剛退休就遭遇這樣的狀況,往往會讓人不理性跳船,再也不敢投資股票。對一個準備靠退休金理財過退休生活的人來說,海上風暴大魔王就是報酬順序風險:一退休就遇上股市下跌。
然而,人的運勢難以預料。假設閒人先生堅持相信後續市場將走升, 即使在2022年,新冠疫情後的通貨膨脹導致股債雙跌、0050當年虧損22.4%,到了2024年底,他的退休金仍會成長至2,538萬元。雖然這主要是因為 2024 年單年度大漲48.7% 的結果,但即使只看到2023 年,資產也已回升至1,756萬元。
許多人認為市值型投資波動過大,寧願選擇感覺較穩定的高股息ETF。然而,2008年元大高股息(0056)曾重挫48.2%,雖然之後逐步回升, 但第一年退休金就只剩下497萬元,跌幅其實比0050還慘。
因此,即便是高股息投資,也不能將其視為「安全資產」。
如果假設,另有一位同名同姓的閒人先生比較幸運,他是在更早的2004年退休,那時0050甫上市不久,他退休頭幾年股市狀況不錯,經過2004~2007年股市上漲幾年,即便到2008年遇到股市腰斬,他的資產在2009年又會回到1,200萬,比他剛退休時的1,000萬還要多。
從兩個閒人先生的例子中,可以看到3個要點:
①退休初期的市場表現,對資產壽命影響極大:
● 如果前幾年遇到大幅下跌(負報酬),你的資產基數會被削減,再加上持續提領,後續即便市場回升,資產可能也難以快速恢復原有規模。
● 相反的,如果前幾年先遇到大漲(正報酬),資產基數變大,即使之後遇到下跌,也更有緩衝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