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避免花錢踩雷,退休生活才有保障。

預算控制常常讓人覺得綁手綁腳。雖然我退休後是依照 3% 法則來掌握每年的消費,每個月初也會結算上個月是否有超支,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有紀律。

不過,即便如此,我在 2023 年的退休金提領率仍超過5%。其實,那一年是我退休第六年 。

從這次「超支」的經驗,我也更深刻感受到:為什麼我們常以為退休後只要省省過就好,但實際情況卻沒有想像中容易?而那些超過的消費,真的一定能換來快樂與滿足嗎?

讓退休族多花錢的6種陷阱

以下是退休族常見的超支原因(我自己也中過幾項):

1.金援成年子女

退休後,不少前輩朋友都提到過要資助成年子女的各種花費:進修計畫、坐月子、買車、買房、房租⋯⋯項目琳瑯滿目。沒想到幾年後,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身上。

目前是兒子的留學費用,雖然大部分由先生支付,但在家庭轉帳往來間,我也分擔了一部分,這就是2023年我提領率「爆表」的主因。

在美國,2025年的 「回巢子女」調查指出:
46%的父母表示18~35歲的子女搬回家同住。
38%的父母認為這影響了長期財務目標(如退休儲蓄)。
39%表示短期計畫(旅遊或購車)也受到衝擊。

然而,60% 的年輕人不知道或未被告知,父母的資助會對家庭財務帶來影響。

子女回巢的原因包括:租金過高、物價上漲、離婚或分居等。疫情期間, 許多年輕人職涯起步就遇上裁員潮,讓父母不得不伸出援手。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的報告也指出:25~29歲的年輕人,只有44%完全不再需要父母金援;到了30~34歲,也僅上升到67%。

問題在於:孩子是真的需要幫助,還是因為父母「有能力」所以自然而然付錢?這確實難以拿捏。

美國甚至出現「掃雪機教養」(snowplow parenting)這個詞,形容父母為孩子清除一切障礙,卻可能削弱年輕人獨立理財的能力。

而且,不只是子女,96%的美國祖父母也以某種方式資助孫輩,其中25%為此過著更節儉的生活,甚至有人推遲退休或重返職場。

就我自己而言,雖然兒子留學的費用不在原本規劃內,但計算下來還在可控範圍內。不過我也提醒自己:成年子女的開銷往往是大筆的,必須保持警覺。也正因為這樣,詐騙案件才會層出不窮—許多父母並不是沒錢,而是心裡想「為了孩子好」,結果落入圈套。

2.「退休就該這樣」的旅行與娛樂消費

退休後時間多了,許多人開始頻繁旅行、參加活動。臉書上常見朋友的遊記,甚至在社區大學上課時,聽同學聊到南美洲、歐洲各地,氣氛很容易讓人覺得「退休生活就應該如此」。

我在2024年也出國三次,這些費用來自於:前幾年因金錢焦慮省下來的錢,以及後來的版稅、演講收入。但我也曾受環境影響「失心瘋」。原本我用ASUS平價手機,直到上攝影課才發現大多數同學都用iPhone或Samsung高階機型,結果我就入坑了,最後甚至一口氣買了兩支旗艦手機。

{DS}

剛開始拍照得到許多讚美,但很快就陷入混亂:三支手機要輪流充電、更新,出門時還常不小心掉在地上。最後撐了幾個月,把其中一支賣掉, 才換回清靜。

這次的「誤買」雖然沒讓我超支,但卻讓生活變得混亂,這也是一種「隱形成本」。

3.拿到一大筆錢後的衝動消費

剛退休時,我因為金錢焦慮而極度節省,覺得「剪250元頭髮和2000元差不多」、「300元走讀活動CP值超高」,甚至把生活費壓到退休前的60%。

後來當我有了版稅與演講收入,就開始有「出來混要有行頭」的心態,買衣服一次好幾件,化妝品也從開架換成免稅店。結果收入花光事小,更麻煩的是:剛退休時斷捨離的衣櫃與化妝台,又被塞得亂糟糟。

我聽過更誇張的案例:有人退休後衝動買豪車,或是原本計畫「一年一次出國」,最後變成「有便宜機票就去」。幾年下來,勞保與勞退一次領的錢很快就花光。

4.「未來折扣率」:善待現在的我,虧待未來的我

所謂「未來折扣率」,指人往往低估未來的價值,更看重眼前的快樂。

當下:享受旅遊、聚會,心想「現在不玩更待何時」、「以後走不動了就可惜」、「都這年紀了,還節制什麼」。

未來:卻忽略長照、醫療費用,以及可能超過預期的壽命。這些遙遠的事,很難感同身受,於是被輕易忽略。

我自己在2024年出國三次,一方面是因為股市大好,一方面也真的想著「70歲時我還能自助旅行嗎?」

「現在的我」與「未來的我」經常拉扯,但最終我多半選擇保守,因為我提早退休,知道自己必須走得更長。

5.身分認同危機下的消費

有些退休族難以接受「不再有職稱、不再有收入」的現實,於是透過維持高消費水準來填補落差。

例如:朋友們都贊助孩子房子的頭期款,甚至直接送房子,也會讓人覺得「我是不是也該給?」;或是出國時拚命購物,深怕被看作「寒酸」。

這樣的消費其實是為了面子,但往往會讓財務壓力更大。

6.樂觀偏誤

有些人對退休所需的花費缺乏概念,或是過度高估儲蓄能撐多久;也有人天性樂觀,覺得「不用想那麼多,人算不如天算」,結果容易過度花費。

我雖然也有中幾項花錢陷阱,不過,因為提早退休的警戒感,我用3%~4%法則來控管支出不失控。另外,像是2025年寫書的期間,沒花到什麼錢。如果有消費控制不下來的煩惱,想件事情讓自己忙著,也是個好方法!

延伸閱讀
存退休金,不能忽略「報酬順序風險」!用3桶金撐起一輩子的安全網
長期投資追蹤大盤指數ETF的3種理由,報酬輕鬆贏過90%投資人!

書籍簡介_有錢到老後:讓錢活得比你久,嫺人用三桶金計畫打造不怕老、不怕窮的退休理財指南

作者:嫺人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9/30

作者簡介_嫺人
1968年生,20多年金融職涯洗鍊,曾任外商高階主管,卻在49歲那年遭遇職場劇變、提前離開工作崗位,開啟了一段意料之外卻也自由寬廣的退休生活。從一開始對財務安全的焦慮,到逐步建立起穩定的退休現金流,她以實踐證明: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另一段航程。

退而不休的她,從整理財務、持續學習、到經營部落格與副業,不僅找到生活的節奏與重心,更在兩本關於退休理財與人生規劃的著作中,分享親身經歷,獲得讀者廣大共鳴。

這本書,是她進一步給「準退休者」與「早期退休實踐者」的航海指南。寫給50歲左右,準備啟航但尚未明確航線的你;也寫給剛離開職場、還在校正生活與財務步調的60幾歲朋友。書中不只帶你盤點資產與生活物資、打造自己的退休日常,還有應對高通膨、長壽化的資金配置策略,以及如何在退休後持續保有主動收入與生活熱情。嫺人邀請你一起練習生活掌舵,讓退休人生穩健啟程,航向更自由的自己。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