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變富有卻又仇富?財務心理學專家:想擺脫財務焦慮,先改寫你的金錢腳本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我們即使知道正確的用錢方式,做出的行為往往與其背道而馳。請舉起雙手到肩膀的高度,左、右手的手心面對彼此,大拇指指向肩膀方向。你的左手代表所有人都懂的金錢知識和正確的用錢方式,也就是用錢的「規則」。這些規則很簡單,包括:

●為將來儲蓄。
●消費金額不得高於收入。
●消費要有計畫,只購買重要的東西。
●避免在情緒高漲時做出財務決策。
●實支實付,若你無法掏出足夠的現金購物,就先不要買這樣東西。
●準備一筆應急資金。
●為未來支出做好打算。
●儘量避免使用信用卡與背上循環債務。
●不買新車,只買二手車。
●請專業人士打理你的存款。

這些規則是基本、永遠不變且經過實證的最佳理財實務,一定要記住,你的左手象徵能幫助你在個人財務領域獲得成功的「好」資訊;上述規則都是客觀的、不帶偏見的財務「真相」。

接著,請望向自己的右手。你的右手代表你的財務行為,雙手的間隔則象徵行為(實際做出的動作)與觀念(正確的用錢方式)的差距。每個人的「知」與「行」都存在距離,有時候距離很短,有時候很寬。即便知道最佳策略是什麼,但不一定總是會從善如流。通常人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知道步驟,這些基本的道理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控制自身行為。

知易行難是人的通病,行為與認知之所以會存在差距,有一部分是因為不理解自己的行為其實受制於人類的部落本能。然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我們的財務決策,那就是個人的「金錢腳本」。

人類與金錢的關係不僅複雜,還經常伴隨各種問題。財務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背後的心理學基礎,我們過去10年間一直在研究金錢腳本。所謂金錢腳本,指的就是人類潛意識裡對金錢的觀念,我們會在兒童時期學到這套腳本。金錢腳本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思維,它會驅動我們的財務行為。

金錢腳本一部分源於祖先的經歷,另一部分則來自個人生活經歷。人之所以會發展出金錢腳本,是為了讓自己理解金錢與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以「有錢人都很貪婪」或「金錢使人腐敗」這兩個觀念為例,證明有錢人貪婪腐敗的證據俯拾即是;例如,媒體上各種為富不仁的頭條新聞。可能你就親眼見證過,也有可能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曾被富人欺負過,便將這樣的訊息傳遞給你。

這些觀念和所有的金錢腳本一樣,參雜了一些真實的元素。沒錯,有些富人確實很貪婪,也的確有不少人被金錢腐蝕心靈。但這些都只是片面的真相,世上也不乏慷慨行善的有錢人。然而,金錢觀一旦形成,我們便會特別關注與自身觀念相符的證據,並排除、忽視或駁斥一切反面的證據。

若我們的觀念是源於某段情緒特別強烈的經歷,就會更加難以撼動。假設你是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成人,自然就會發展出「錢不夠用」的觀念,在對現狀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你甚至會編寫出「錢永遠都不夠用」的金錢腳本。當然,只要出現「永遠」這兩個字,代表這個觀念並不正確,這類金錢腳本很可能使人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有些人會認為既然錢永遠都不夠用,努力也就沒有意義了;反之,也有人因為太過擔心自己「永遠都賺不到足夠的錢」,所以即便已經賺了好幾百萬元,也無法享受自己的財富。堅持相信不正確的金錢腳本不僅不會帶來好處,還可能導致人們做出自毀式的財務行為。

金錢腳本的運作方式很複雜,有時人們會堅信兩套乍看之下相互牴觸的腳本。例如,一方面用負面的眼光看待金錢和富人,另一方面又覺得金錢能改善自己的生活。這種情況相當常見。

想在個人財務領域有所斬獲,必須抱著開放的態度,不要過分堅持自己對金錢與世界的看法。世界瞬息萬變,節奏飛快,唯有讓思維保持彈性,才能看見各種機遇,拋棄早已不管用的策略。想獲得開明的態度與彈性的思考方式,必須先認清自己的金錢腳本,並在必要時修改腳本,以提升待人處事的效能。

延伸閱讀
一直刷到洗腦廣告,愈看愈想買?消費心理學教授帶你了解「單純曝光效應」
錢與你的距離,取決於在你心裡的樣子...前台積電財務主管:想讓金錢靠近你,先做到不仇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