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持有0050,會超越房地產的漲幅?樂活大叔:不該有過高的期待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我最近看到一則舊聞,提到兔年平均每一個投資人賺了86萬餘元。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這個數字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至少有3層意義。

首先來解釋86萬元是怎麼算出來的?根據那篇報導,虎年台股收盤的市值是46兆7,497億元,到了兔年封關市值是57兆5,205億元,增加了10兆7,708億元。全國開戶人數有1,251萬人,等於每個人的財富增加86萬975元。

什麼是市值?就是把每一檔上市股票的價格乘以每一家對外發行的股數。因為2023年的台股是持續上漲,很多公司發行的股數也有增加,總市值當然會增加。

57兆5,205億元-46兆7497億元=10兆7,708億元

10兆7,708億元÷1251萬人=86萬975元

每個投資人賺了86萬元,其實是低估的,因為1,251萬人中,有很多人根本沒在買股票。若用6成來算「實際」的投資人,平均應該是賺了143萬6,100元。

1,251萬人×60%=750萬人
10兆7,708億元÷750萬人=143萬6,100元

不過,我在以下的文章,還是會以86萬元作依據,來作探討。

意義1:去年賠錢,很不應該

它給我的第一個意義是「如果去年你還是賠錢的,那真的非常不應該」。

台股在兔年漲了3,163點,漲幅21.18%。在這種大多頭行情下,你如果只想跟大盤一樣,你的報酬率應該就至少有20%。你之所以會賠錢,就是希望透過個股的投資來打敗大盤,結果不只沒有打敗,甚至還是虧損的。這是你判斷「個股」錯誤所帶來的下場。

或者你不相信台股會一路走高,拚命去放空,或者去買反向的ETF,當然最後也是會賠大錢。這是你判斷「大盤」錯誤所付出的代價。

大家不要再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了。最簡單的修正方法,就是去買市值型和台股高股息型的ETF,就至少會擁有和市場接近的報酬率。

意義2:重點是本金,而不是報酬率

它帶給我的第2個意義是「本金愈大,愈容易賺到86萬元,所以重點是本金,而不是報酬率。」

每位投資人平均賺86萬元,是「絕對」的「金額」,不是「相對」的「報酬率」。

如果你有1,000萬元,只要報酬率有8.6%,你就可以賺到86萬元。你的報酬率連市場漲幅21.18%都不用,就可以賺到86萬元,當然就更簡單了。

如果你用2,000萬元去投資,報酬率只要有4.3%,你就可以賺到86萬元,那不是更簡單,甚至一定可以做得到了嗎?

但是如果你只有100萬元,報酬率就要有86%,你才可以賺到86萬元,那不就非常難了嗎?

如果你只有10萬元,報酬率就要有8.6倍,你才可能賺到86萬元,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了。

大家努力學投資最大的迷思,是想要「提升報酬率」,但要提升,談何容易?其實該努力的是「提升本金」,這就要靠努力工作、努力克制消費慾望了,這反而比較容易做到。

意義3:沒有意義

它帶給我的第3個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不要再看媒體這種對你毫無幫助的資訊了。所有用過去數據算出來的結果,會據此設計出來的數學模型,都不是每個人的真實人生。

特別是「如果在某個時刻投入所有的資金,一直持有到某個時刻(通常都是現在),你的投資報酬率就會有多少。」重點就是「如果」這2個字,因為現實人生中,幾乎沒有人會做到。

例如從元大台灣50(0050)在2003年以36.97元上市後,一直持有到現在,每年的年化報酬率是7.92%。有人真能抱到現在?當時真敢投入所有的資金嗎?

一個從沒買過0050的人,他現在在2萬1,500點的時候才進場,他該期待未來10年、20年仍能維持7.92%的年化報酬率嗎?甚至有投資達人據此建議長期持有0050,一定能超越房地產的漲幅,屆時就能買得起房子。我認為這就是數學模型可能產生的誤導。

0050當然是很適合一般人的投資標的,但大家不該有過高的期待。

延伸閱讀
沒有一個世代買房不痛苦!樂活大叔:35年前貸款成數只有5成,利率12%,我們只知道傻傻買
大盤日K<20買0050得到的3個教訓...樂活大叔:判斷太難,用紀律相對容易執行
0050 元大台灣50適合誰?0050配息、報酬率、優缺點總整理-Smart智富ETF研究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