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綠色金融商品關鍵字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綠色,是最貼近大自然、最讓人舒服的顏色,也是近年在金融業最受矚目的顏色話題。受到全球趨向永續共好等思維與作法影響,綠色成為金融業創新的發展方向,不少金融工具,例如綠色債券、ESG基金或ETF、綠色保險都跟「綠色」有關,雖然新穎卻也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到底這些綠色金融關鍵字背後,各代表什麼意思呢?

綠色債券、ESG基金已成為市場投資布局重點

首先看到的是綠色債券,受到美國央行可能在2024年開始降息影響,債券成為許多人重點布局的工具之一。而綠色債券與傳統債券不同之處,在於債券發行人將所募得的資金,全用於綠色投資計畫或與其相關的放款融資上,這些計畫可能包含了氣候、環保、節能等議題。在台灣,金管會已在綠色債券市場列為主要政策目標之一,截至2023年6月底,台灣綠色債券市場已發行96檔債券,合計發行總額達新台幣2,926億元。

其次是ESG基金或ESG ETF,這應該是一般民眾最常聽到、接觸的,與綠色有關的金融工具。它的特色是,操盤基金或ETF的經理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能只看企業的營收表現,也要檢視企業是否符合ESG理念,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是否有合乎相關規範的表現。ESG基金或ETF在台灣推出已有一段時間,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2023年9月為止,台灣民眾持有境內ESG基金已來到新台幣3,512億元,共有44檔ESG基金。

綠色保險化被動補償為主動鼓勵

至於綠色保險,則是從過去被動的與環境有關的污染責任險,就已發生的污染給予補償,改變成為具綠色性質或與綠色元素有關技術的保險,都視為是綠色保險。舉例來說有部分產險公司推出綠能相關車險,或是針對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業者提出的工程或產物保險,都是主動協助、鼓勵產業投入綠色永續,打造更好的世界。

最後一個與綠色有關的關鍵字,則是「漂綠」(greenwashing)。當社會各界愈來愈重視永續、綠色,它就成為一個門檻與標準,讓企業必須揭露自己的永續作為,進而刻意誇大其環境守護的投入,或永續策略的作為,這就是一種「漂綠」。近年也有不少機構開始針對漂綠行為加以規範,促使企業走向正確的永續之道。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