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AI取代,我們該如何提升競爭力?科技趨勢專家點出,未來最應具備的10種技能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我們的工作正漸漸被人工智慧(AI)取代,需要自行獨立工作的零工經濟時代迎面而來,勞動的未來會變得如何?會出現什麼樣的職業、又有什麼職業消失、我們必須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自2016年起,世界經濟論壇以2年1次的頻率持續發表〈未來工作趨勢〉報告書,這份報告追蹤了第4次工業革命的勞動市場趨勢,並分析新興與凋零職業動向,持續扮演未來職業的氣壓計角色。我們有必要仔細參考世界經濟論壇的最新報告書,了解未來將受到矚目的職業群,以及為了從事該職業,要先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未來工作2023〉報告書中,發表了「提升未來競爭力的10大技能」,其中排行前10名的能力如下:分析思維;創意思維;韌性、柔軟性與敏捷性;內在動機賦予與自我認知能力;好奇心與終身學習;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信賴度與著重細節;同理心與積極聆聽;技術素養;品質管理等。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提供
圖片放大

世界經濟論壇推估,AI時代機器將有望取代人工在組裝線上的安裝工作,以及製作會計文件格式等反覆工作內容,5年內將持續減少這類簡單重複事務的職業。目前已經有智慧型手機取代我們的大腦,扮演著儲存記憶的外部裝置,業務管理軟體正接手以往由管理人員負責的事務。

同時世界經濟論壇預測,隨著科技進步,「記憶力」或「人事管理」等看似極其人性、因人而異的能力,將不再有太懸殊的差別,反倒分析顯示「分析和創意思維」和「技術使用」等能力,在未來將變得至關重要。親自尋找新東西學習的「主動式學習」,而不僅是單純注意聆聽指示的「主動式傾聽」,會在數年內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力量。

另外,早在世界經濟論壇首次發表〈未來工作報告書〉以來,一直提及2個能力:「分析思維」與「創意思維」,不曾在排名之外。2023年仍然被評選為勞工最必備的能力,顯示企業將這兩項能力視為員工適應職場最重要的關鍵。其他評價為重要能力項目,還包含同理與積極聆聽、領導能力與社會影響力、品質管理能力等,都是與他人協作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最無可或缺的能力。

AI再教育將成未來新興行業

除了提出10大必備能力外,世界經濟論壇強調隨著AI時代來臨,到2025年為止有絕大部分的職員需要重新接受教育。目前46%的美國企業在招募高科技人才上遇到困難,據說在最具代表性的未來職種——IT職群中,有60萬個職位正面臨嚴重的供需短缺問題。隨著邁入技術革新時代,職種必定產生變化以及伴隨變化要求新的職場能力。如果無法具備符合時代的能力,將來面對全球雇用市場甚至國際經濟時,產生負面影響的後果顯而易見。

到頭來,當人們無法開發新能力就只能被市場淘汰,換句話說,對企業而言亦是如此,確保及培養能夠活用新技術、擔綱新角色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既然如此,職務及工作機會並不是因為AI影響消失了,反過來是新的職務因為AI而出現。這使得企業不可避免地需要即時轉換既有員工的職務,或是進行組織的重構,這可稱為「再培訓、提升技能」(Reskilling , Upskilling)。

考量再次培訓員工的費用,部分人士認為還不如直接聘用新員工,既快速又簡單。然而雇用新進員工並不代表能立刻解決公司面臨的數位革新課題,特別是現今數位人才的供給正處於相當不足的狀況。由於就業市場正快速邁入零工經濟時代,獨立工作者及自由工作者的比重漸漸增加。

因此,企業內部員工也需要熟悉協作這些工作者的新溝通能力與技術,不再只靠內部人力執行工作業務的時代,已經來到眼前。

根據〈未來工作2023〉報告書,2023年∼2027年為止需要再培訓的能力中,AI與大數據都晉升至前3名之列。特別是針對員工數超過5萬名以上的企業,該能力的再培訓需求更高踞第1名。預計未來5年以內,AI與大數據將占據企業技術教育課程的4成以上。此外,ChatGPT等生成式AI雖能取代人類的工作,但為了活用AI與大數據,企業將持續擴大應用AI人才的需求。因此,對於能活用AI與大數據的人才而言,當下時代反而稱得上是能賦予更多機會的時代。

延伸閱讀
元宇宙時代來臨,該如何搭上新型商機?獨角獸新創公司執行長:未來這工作最有升遷空間
自我分析是AI時代最重要的事?日本最大直播平台創辦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今後將愈顯重要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