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寬限期怎麼算?該不該申請寬限期?這3種人最適合!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現在房價高漲,很多人買房都會直接申請2年~3年的寬限期,讓自己剛開始的還款壓力可以輕一點,甚至打算期滿後繼續延長,或是轉貸其他家銀行重新申請寬限期,房貸寬限期是不是應該要盡量申請呢?

最近有朋友剛買房,跟他討論試算各種貸款方式後,他很明確的表明他不要用寬限期,原因是因為他有設定每個月本利還款金額子加上管理費不超過30K,寬限期結束後的還款金額會太高,所以寧願不要寬限期。

這邊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寬限期。房貸寬限期是指在某段時間內可以不付房貸的本金,只付房貸產生的利息。目前只有房貸才有寬限期,寬限期的年限通常是2年~3年,若前期有準時繳清房貸並且擁有良好的個人信用紀錄,就有機會成功向銀行延長至最多5年的寬限期。

我試算一下有沒有寬限期的差別,假設貸款1,500萬元,貸款期間30年,貸款利率2.2%,每月本利合還款5萬6,955元。若用了3年寬限期,前3年只還利息期間的月還款金額是2萬7,500元,寬限期後月還款金額6萬1,441元,每個月差4,486元。如果寬限期延長到5年,寬限期後月還款金額6萬5,049元,每個月差8,094元。

沒有寬限期,貸款1,500萬元要月還5萬6,955元

用3年寬限期,前3年還款金額為2萬7,500元,寬限期後為6萬1,441元


有人覺得,每個月才差約4,500元,會增加多大的壓力嗎?對於已經貸款到能力極限的人來說,多個2,000元~3,000元可能都會對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就更不要說每個月差到8,000元了。

什麼情況適合使用寬限期呢?

那寬限期到底是要用在什麼時候?為什麼會有寬限期?什麼情況才適合用寬限期呢?

先想一下什麼樣的情況會需要在短期內只付利息不付本金,也不擔心未來要還款的本利金額會更高?會有幾個情況符合:

1.投資客

第一個就是投資客,投資客買進房產,簡單整理屋況後立馬要轉手賣出了,投資客在意的是資金使用效率與房屋周轉率,他們在現場看房的時候就已經帶裝潢師傅一起去看了,確定要買下房子時,裝潢師傅已經在排工班時間了,交屋後3個月內就可完成裝潢重新上架販售,房仲也很喜歡這樣的買家,短時間內可以讓他們賺到買賣的服務費。

對投資客而言,他們從交屋、裝潢到實際賣出只需要6個月~12個月,這段期間他只需要付利息跟房仲服務費就好,這個就是他的投資成本,2年寬限期已經很足夠。

而且以前面的例子為例,寬限期的付款金額是2萬7,500元,沒有寬限期是5萬6,955元,相差了1倍,這表示投資客的同一筆資金,若使用寬限期,他可以同時買2間房子,繳2間房子的房貸,加速手上房產的流通量與獲利。

2.換屋族

第2個是換屋族,對於能力只能繳1間房子貸款的人,想換房子的時候,有個困難的決定,到底該先賣掉現在住的房子,拿到頭期款與清掉現有貸款,還是要先買下1間房子,再來賣現在住的房子,但卻同時有2間房貸要付。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