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習近平(前排左)端出連串開放政策搶盡鋒頭,讓美俄領導人都淪為APEC配角。
圖片放大
近期國際和台灣媒體都在關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選邊站」骨牌效應,看到參加的國家越來越多,包括英國、澳洲等等,新聞標題開始變成「打臉美國」、「美國跳腳」都出來,一面倒的歡呼中國勝利,終於擺脫大美國主義,創造新的國際陣營。
看到這種說法,實在是令人莞爾,因為看表面的人實在太多,深度思考卻太不足,因為光看結果似乎對中國有利,但實際上卻可能讓中國走錯了方向,因為中國一直把眼光放在美國和其盟友身上,卻忘了最大問題是自己的內部結構。
首先,亞投行最有趣的一點就是組成架構,這也是他的罩門所在。
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千億美元,中國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百億美元左右。根據亞投行多邊臨時祕書處祕書長金立群透露,亞投行會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合作,鼓勵私營部門的資金,合理分擔風險、利益共用;中國作為第一大股東,在美國、日本等大國沒有參與前,中國出資額可高達50%,但隨其他國家參與,中國會稀釋自己的股份,預計亞洲國家出75%、歐洲25%。
金立群又說,中國雖為第一大股東,但會「將遵守國際通行準則,不會以老大自居。」說真的,如果這道理說得通,那經濟學可能就要改寫了,因為天底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這也是美日一開始抗拒加入的理由,因為對於熟悉資本主義的人來說,低風險高報酬是每筆投資的最高指導原則,但現在卻有人說他願意承擔最高風險,然後拿低報酬,同時又不主導,這幾乎是違反人性,有哪一家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成員是這樣做?
每一件不合理的事情背後,都有一個不合理的理由。但相信對於台商來說,中國共產黨這套做法肯定不陌生,因為這就是「養套殺」三部曲的第一招,只要戰略正確,並不在意戰術故意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