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夠用?不是理財規劃出錯,是整個人生規劃都錯了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meddygarnet@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很多人之所以會「開始」理財,大概就是兩種狀況,一種是錢很多,一種是錢不夠。

錢很多,在金融機構成了VIP,幾百萬的資產在財富管理系統中特別顯眼,財露了白就很容易被推銷金融商品,理專、保險業務或理財顧問,本著推銷專業對客戶展開洗腦:「現在的定存利率太低應該做更有效的運用」「你看看如果一年前買什麼什麼,現在已經賺了一倍了」

錢不夠,通常自己會更主動去找有沒有高報酬的投資工具,想辦法讓自己多點收入。

在談理財問題前,我們先來想想:

如果有一家公司本業賺不了什麼錢,你能看到的資產成長全都來自於金融操作,而且還時好時壞很不穩定,這種公司的股票你敢不敢買?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公司,顯然是那些製造的商品或是提供的服務能在市場上穩定獲利並且持續成長的好公司,這種公司才有辦法去正確評估出合理的股價,然後判斷這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回到個人理財的層面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管你是創業或是受雇領薪水,如果你能在本業上有良好的發展,獲得市場或公司的肯定,能夠有穩定成長的收入,那麼你也不太會有「錢太少,想靠理財翻身」的困擾了。

可是,如果你並不是在本業的專業上盡力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卻只想要買基金、買股票,透過金融操作而希望讓自己能夠多一點收入,有可能你花了很多時間,報酬率卻很低,而且是無法累積的消耗性舉動:你今天看新聞所知道的市場情勢,明天這些訊息就一點用處都沒有了,花了兩個小時,搞不好只多賺了100塊錢。

當然,理財規劃是一門專業的技術,但是從許多有理財疑問的小資族提出的問題來看,實在很難幫他們解決真正的問題。

例如:「我要怎麼投資才能每個月多一萬元的收入?」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