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前陣子跟幾位朋友聊到資本主義演變到現在,難道不會有盡頭嗎?不論是股價、房價,各式資產價格都高漲。到最極端的時候,會有什麼社會現象之類?例如:最底層的20%民眾革命...。
好友老張搖著頭表示說:「其實整體人們的生活過更好了,這是資本主義才能做到的,正因為有競爭,所以我們才有很多低廉的電子商品可以使用,就像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是液晶電視,而不是以前很厚重又昂貴的CRT電視。其實希望資本主義瓦解的人,我覺得真的很傻,北韓就是反資本主義的最佳範本。」
我進一步詢問見解:「意思是指即便是底層的20%百姓也是過更好嗎?」
老張很堅定的語氣回答:「這當然,舉例來說,以前的人缺乏娛樂項目,偶爾要娛樂就要花很多錢,可是現在如果真的要省錢,在家就有許多串流影音平台,奈飛、迪士尼+,這些月費其實真的就幾百元而已,搭配網路,可以看的影集愈來愈精緻,選擇愈來愈多,這就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案例。」
一旁的P補充說:「其實是相對剝奪感的問題,要不然台灣人平均來說的確更富裕,像是現在70歲的老人家那一代好了,他們以前怎麼可能10幾歲就出國旅遊,很多都是40歲才第1次出國玩,但現在我們這年代,20歲前出國玩很普遍,1年出國1次的人太多了。」
我試著質疑問:「會不會是以前飛機票比較貴?現在很多廉航,所以導致很多人可以出國旅遊?而不是真的有錢的關係,只是門檻降低。」
P以前常飛來飛去,四處旅行,他補充說:「飛機票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甚至疫情之後還更貴,但也沒澆熄人們出國慾望,就算退一步說,把廉航出國的人數扣掉,查政府公開資訊就能看到,台灣每年出國人數是非常龐大的,這當然是愈來愈富裕的象徵,要不然你爸媽那個年代,有聽過誰年年出國的嗎?
就算中產階級也沒這麼瀟灑,但現在這年代的台灣真的富裕太多,這些都是生活上很好判別的證明。跟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很好,台灣人愈過愈好,我們有誰不想過好日子嗎?總不能選擇均貧的政策,那才是沒救。」
P說的沒錯,隨手查了一下資訊,交通部觀光署公布統計,2023年1至11月出國人數達1,074萬人次,來台旅客567萬2,000人次。
老張又補了一句話,計程車也來了:「我真不知道有什麼人會選均貧這條路,那真的很傻,我先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