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做!跟著健保改革檢視保單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明年上路的健保補充費,影響到800 多萬筆定存,掀起一波拆單潮。
▲明年上路的健保補充費,影響到800 多萬筆定存,掀起一波拆單潮。
圖片放大

Q:我對保險概念一竅不通,多年來繳了大筆保費,或許因不曾有過理賠受益的經驗,深感付出的繳款好浪費,因此猶豫是否要退保,然後把往後每年的保費保留下來自理一份「健康基金」,才不會讓付出的鈔票付諸流水。若依照現在的健保制度評估下,買或不買保險會有什麼差別與影響?可否請您提供看法。

A:保險業務在推銷保險的時候,很常用一句話:「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到?」這句話其實很能點出保險的重要性。沒錯,我們當然可以把所有的保費存下來,以自己的儲蓄來應付所有的財務風險,這是很合理的作法,而且最有效率,沒有保險的行政、行銷費用。但是在初期,如果儲蓄金額不夠大到應付風險,卻沒有保險,反而會讓自己和家庭暴露在風險中。

我們先來討論財務風險。一個有一億現金儲蓄的人,他其實不需要保險,因為幾乎大多數的財務風險他都有能力承擔,這種人通常買保險是在做「稅務規劃」。但是一個有一百萬現金儲蓄的人呢?假設他剛好罹患癌症,需要一百萬的醫療費用,他的確靠自己的儲蓄就負擔得起,但卻也把錢都花光了,所以拿其中幾個百分點的資金買保險,以避免讓全部的儲蓄承擔風險,會是一筆划算的交易。

至於大多數的小資族,可能沒有足夠的儲蓄,無法辦法負擔生活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各種財務風險,社會福利又不足以協助承擔這些風險,因此就需要購買商業保險。

所以,這裡要考量的是機率問題。很年輕的人在統計數據上,無論死亡率、罹癌機率或生病住院、開刀的機率都很低,保費也就比較低。很多人會覺得年輕的時候沒有必要買保險,因為不太會有機會用到。但是問題是,年輕的時候往往也是儲蓄最少的時候,如果真的有機會用到了,卻沒有保險,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都面臨財務風險。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