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還清房貸,然後住進養老院...」解析台灣年輕人為何容易負債?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網站:http://group.dailyview.tw/

「我終於還清房貸,然後住進養老院...」解析台灣年輕人為何容易負債?

先問一個小問題:退休基金為何會破產?
勞保或軍公教退休基金瀕臨破產,為什麼呢?簡單來說,因為收入、支出失去平衡;假設原本預估每年收入100億元、支出99億元,後來因為年輕人變少、繳稅的人變少,所以勞保或退休基金收入減少,加上老人變多又活得久,使得收入降為70億元、支出升高為130億元,入不敷出-60億元,以前累積多年才存下了100億元,看似很多,但也只能撐2年不到,當花光了錢就只能宣告破產。近幾年來,剛好面臨45年次至55年次出生的人要退休了,未來10年將會加速破產的進程。

年輕人為什麼負債?

第1個關鍵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主計處公布薪資平均數不斷走高,可是中位數以下的薪資成長卻逐步與平均數的成長產生差距;大家聽完這段話,也許有點聽不太懂,我來舉個股市的例子,也許大家就能秒懂,台積電從300元、400元、500元到600元,股市已經來到1萬6,000點,相較於去(2020)年3月疫情的低點來說,已經算是翻倍了。可是很多投資人卻無感,手中的股票只有漲個5%、10%,顯然是因為台積電漲太多了。

接著回到勞工薪資的平均數與中位數,如下圖:

可以發現2012年到2019年,兩者均呈現成長的趨勢,但平均數與中位數的成長差距卻愈來愈多,從104%到107%,如同剛剛舉的股票例子,台積電以外的股票也有漲,卻不如平均數的成長率;據此,可以推斷出薪資所得差距愈來愈大,高薪資所得者拉高了平均薪資。

我們可以做個結論,一般勞工的薪資並沒有漲太多。

刀口買房的年輕世代

假設一對夫妻收入8萬元,買了1,500萬元的房子,貸款1,200萬元,採取前5年寬限期、只繳利息的貸款策略,前5年每個月只要繳1萬5,000元,貸款支出占收入不到20%;可是台北生活大不易,吃飯、交通、手機、水電、房屋管理費、衣服育樂、紅白帖、小孩子的各項支出,還有給父母的孝敬金,每月只能勉強存下1萬5,000元。

5年寬限期轉眼就到了,支出從1萬5,000元突然跳升到4萬8,000元,突然增加了3萬3,000元的支出,讓原本每月可以存下來1萬5,000元的儲蓄,變成透支1萬8,000元;眼看著前5年存下來的儲蓄愈來愈少,薪水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只好到處找投資的機會,亂投資號稱獲利10倍的數位貨幣,結果遇上了吸金詐騙導致儲蓄付之流水;接著又在500元放空台積電,結果一路漲到650元,被軋空再跌一跤。

看著被榨乾的儲蓄金額,下個月就要透支了,該怎麼辦?

不同世代的宿命

上一個世代常常勸下一代要趕緊買房,房子只漲不跌,似乎現在最近房地產的走勢有這樣子的味道,只是某一項商品只漲不跌,通常有其背景因素,例如貨幣貶值導致資產價格上揚、人口不斷上升及經濟隨之成長等因素;貨幣貶值看起來應該是會延續並做為解決經濟困境的藥方,但人口卻不會成長,2020年1月台灣總人口也已達到頂峰,然後開始反轉向下,不到30年的時間將會跌破2,000萬人。

父母生處於早期快速發展的人口結構中,搭配上經濟成長的環境,愈早買房當然愈好,像是70年的房子,1坪才5萬元、10萬元不等的便宜價格,隨著薪資上升,負擔的房貸還是房貸金額,加上利息逐步降低,生活壓力自然愈來愈輕;可是這一個世代不同,隨著房地產價格開始面臨更嚴峻的人口結構挑戰之際,房價頂多維持小漲的趨勢,相較於不動的薪資,龐大的房貸負擔根本不是父母輩所能比擬,唯一慶幸的是夠低的貸款利率。

日本有一句充滿酸楚的話語:「我終於還清了房貸,然後住進養老院。」讓我來做個結論,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薪資受到強烈的壓抑,又碰上了資產噴漲的時代,就好像一隻瘦小的螳螂想要撐住倒塌的比薩斜塔,每個月存下來的錢能否繳納房貸都還是個問題,甚至於要在假日兼任UberEat的送餐工作才能支應不斷增加的支出;就算不買房也無法應付高物價,每戶儲蓄的平均數不過約20萬元,某個資金環節出個差錯就淪為負債,再這樣子下去,退休時還有足夠的錢可以過日子嗎?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優勢與困境,只能說青年世代辛苦了!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原文:Dr.J/每月入不敷出、沒錢儲蓄 台灣年輕人為什麼容易負債?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