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談一下股價「波動」與「風險」間的關係,波動是否真的是風險?
在討論元大台灣50(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何者更適合長期持有時,支持買0056的網友最常擔心的就是0050的波動比0056高,所以持有0050更危險,如果遇到空頭時期損失會更慘重。
在討論股價波動時,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波動」真的代表承受了更多風險嗎?
巴菲特和查理蒙格都曾批評投資界和教育界把波動當作風險是錯誤的,例如巴菲特說過:「價格不等於價值,波動不等於風險。」
也說過「我們認為用股票的波動性來衡量風險是愚蠢的行為。 對我們來說,風險是資本永久性損失的風險或報酬率過低的風險。」
巴菲特的觀念是:「 真正的風險不是波動,而是價值永久的損失。」如果股價有波動,但最終都能彌平跌幅,還能持續再創新高,你還能說波動是風險嗎?連一般人印象中股價十分平穩的波克夏在歷史上都有3次腰斬的紀錄,但長期還是能創造超過5萬倍的成長,與其擔憂短期波動,倒不如多擔心你買錯標的,長期失去更多價值或少賺更多。
與其莫名的恐懼,我們不如用數據來看看波動和風險間的關係。在投資時衡量波動風險時常用3個數值:「波動率」、「Beta值」與「Sharp Ratio夏普率」。
先迅速看一下它們的定義:
1.波動率(Volatility)
波動率通常用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來衡量。衡量股價波動相對於其平均值的偏離程度。標準差愈高波動率愈大,標準差愈低波動率愈小,一般人普遍認為價格變動愈小,投資風險較低。
2.Beta值 (Beta Coefficient)
Beta值主要是衡量「系統性風險」,也就是你的投資標的與整體市場連動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股票價格或投資組合對大盤波動的敏感度或波動幅度。
數值若是1,代表你的持股趨近大盤變化。若超過1很多,就代表你的持股漲跌幅比大盤更大,例如1.2就是大盤漲10%,結果你漲了12%。數值愈小,就代表你的股票走自己的路,大盤漲跌跟它的關係不大。
3.夏普率(Sharpe Ratio)
夏普率又稱夏普值,是用來衡量經調整後風險的報酬,計算公式是用報酬率減去固定利率(無風險回報)後除以波動率。
簡單來說,就是衡量投資組合每承擔一單位總風險(以標準差衡量)所能獲得的超額報酬(超過無風險利率的報酬)。夏普值愈高愈好,代表在承擔相同風險的情況下,能獲得更高的超額報酬,投資效率(CP值)愈高。
如果兩個投資組合的報酬率相近,夏普值高的表代表它能用更低的風險達成一樣的回報。因此,在比較2檔報酬率相似的基金或投資策略時,應選擇夏普值更高的那個,因為它代表著更優異的風險與報酬平衡,CP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