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今年來績效突破50%,該不該趁勢投資黃金?從4大關鍵面向找答案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黃金是今年來最強的資產類別之一,GLD ETF在2025的績效已達到55.82%,海放其他資產類別。不少人因此出現「該投資黃金嗎」這樣的疑問。本文作者、《一年投資5分鐘》作者小資YP從4面向剖析找答案。

該投資黃金嗎?

2025年至今最強的資產類別,黃金,GLD ETF在2025的績效已達到55.82%,海放其他資產類別,如股票(EFA>VWO>SPY,對,美國今年股市比國際股票表現還差)、比特幣以及原物料等。

不少朋友就會有個疑問,那麼究竟要不要配黃金到投資組合裡面?

YP自己沒有這麼做,我的配置主要是以股票、債券以及房地產為主,而近期《投資前最重要的事》作者Ben Carlson,剛好最近也分享了他為什麼選擇不持有黃金:

「他認為,雖然黃金在某些情況可作為多元化或避險工具,但從長期回報看,它並不理想;它也不會產生收益或現金流;更別說它曾經有長達數十年的低迷期。基於這些,Ben更偏好投入他認為具「創新潛力」的資產。」

以下整理他關於黃金的看法:

一、黃金不是「生錢」的資產

股票有營收、債券有利息;黃金本身什麼都不做。

换句話說,買黃金在某種程度是「相信未來有人願意出更高價」這件事。對我來說,投資邏輯傾向於「能創造價值、能產生收入」的資產,因此在這點上我對黃金比較保守。

二、從歷史回頭看,它並非長期表現優異

在 1970 年代通膨高、美元弱的背景下,黃金曾大漲。但從1980年代起的幾十年裡,年化報酬並不亮眼,有段時間實質還可能虧損。

相比之下,股票市場長期年化報酬明顯高很多。如果你把黃金當「長期核心配置」,你就必須接受那個「多年都沒表現」的可能性。

三、它作為避險/分散工具,其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效

很多人買黃金是希望當「股市↓、通膨↑、經濟亂」時它能撐場面。

但實務上:
1.黃金與股票的相關性並非永遠為負,它有可能與股票同向變動。
2.在某些經濟、利率或貨幣政策環境下,它可能無法如預期那樣抗跌。

換句話說,把「黃金=避險神器」當成不變真理,其實是有風險的。對我而言,我比較希望分散資產「在多種情境下至少穩定發揮」,而不是只在極端才有用。

四、投資風格與優先排序

我比較看重「成長/創新」而不是單純儲備

從個人偏好出發,我比較願意花在那些「未來能創造新價值、往上發展」的資產。

對我而言,黃金比較像「保值儲備」或「防守工具」,參與未來增長的程度相對較低。當然,這並非說黃金毫無價值,只是以我目前的投資時間軸、目標與能承受風險程度來看,其他選項對我來得更合適。

總結

我沒有買黃金,並不代表黃金不好,而是目前它不是我的核心配置選項。我不是說黃金「永遠不要買」。它在某些時期、某些情境確實有其角色。只是基於我:

1.想配置的是「能長期參與經濟增長」的資產。
2.不願意承受「多年低迷、沒有現金流」的那種風險太高。
3.希望分散工具不只是極端時才有效,而在多種情境下都有用。

所以目前的結論是:暫時不把黃金納入核心部位。但如果我的目標、時間軸、外部環境有變,我也可能重新評估。

在台灣/亞洲市場來看,黃金的角色還受新台幣匯率、出口導向經濟結構的影響,與美國市場不完全相同。如果你把黃金當作「保險」而非「核心成長投資」,那麼它可能還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你期望它像股票那樣成長,那麼就要慎重考慮。

讀完這篇後,你是否對於要不要投資黃金這件事,有更清楚的答案了呢?

本文獲「小資yp的投資理財筆記」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長期投資,當包租公好還是買0050更賺?嚴苛回測找答案:靠ETF「躺著賺錢」勝率高
想靠主動投資暴賺翻身容易嗎?殘酷數據曝:高達90%的主動基金績效落後指數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