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
摘要
從2009年消費券到2025年普發1萬元,台灣共歷4次「撒錢刺激經濟」實驗。短期內台股暴漲、稅收創高、M2持續擴張,看似全民受惠,實則是熱錢堆出來的假繁榮...
每次政府喊出「普發現金」或「消費券」時,市場總有一陣樂觀氣氛,尤其是消費性產業或者相關概念股,不過誰是贏家,這也是眾所紛紜。
有人說錢進口袋,經濟就會熱。有人懷疑只是短暫刺激,迴光返照根本沒用。甚至有人說集體印鈔票,其實就是帶來通膨,讓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這人是誰?就是我,不過大家都只是說而已,並沒有實際的證據能顯示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從總經角度來好好研究台灣政府印鈔票對整體環境的影響吧。
首先來盤點過去至今,政府送錢的紀錄,第1次是在2009年發放3,600元消費券,2020年則是3倍券,2021年繼續推出5倍券,2023年乾脆直接普發6,000元更快。今年則是1萬元普發現正進行中,那麼這些錢真的會讓台灣變更好嗎?
我們先從幾個角度來確認這件事情,包含台股、M2、稅收以及通膨指標,確認這些熱錢的流向以及發展。
2009 年消費券:救急有用,但熱度短暫
2009年元月,政府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總金額約858億元。當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的末段,加權指數在前一年跌破4000點,市場信心大崩盤。
消費券確實帶來短期刺激,但到了2010年,M2年增率其實從7.3%回落到5.5%,CPI則是幾乎歸零,台股在萬點以下整理近5年,財政部稅收也呈現「先增後減」,企業獲利增長性也不持久。
從當時角度來看,消費券根本沒有刺激消費,實際上只是變成大家的儲蓄或生活必須品而已。
2020年3倍券:疫情解封下的報復性消費
2020年疫情打亂全球經濟,台灣相對安全,但整體經濟活動還是受影響,所以政府推出3倍券,每人自付1,000元換3,000元振興消費,總規模來到511億元。這一年台股漲破萬3,民眾確實瘋狂報復性消費,第3季零售額創歷史新高,這也帶動電商獲利大爆發。
隔年台灣立刻進入通膨初升期,M2年增率從6%一路升到9%,創2008年後新高,雖然CPI只有1.96%,但房價、股價雙漲明顯,財政部稅收首度突破 2兆8,000億元,企業稅大增,這當然是來自熱錢湧入企業營運以及股市、房市而帶動的紅利效應,熱錢確實是變多,股市V轉、房市爆衝,明顯看得出投資信心回來,卻也為之後的物價壓力埋下伏筆。
2021年5倍券:熱錢過多、通膨升溫
2021年政府再度加碼,5倍券一口氣撒出1,150億元,從上面來看,通膨已經因為2020年開始壓不住,CPI年增率來到2.95%,再加上當時全球央行維持寬鬆,即便台灣不敢放太多,外資熱錢持續湧入,加上企業端持續出口銷售,這帶動M2年增率高達8.3%,台股因此站上萬八,台積電帶領半導體族群領頭大漲。
到隔年2022年,情況開始反轉,通膨更嚴重,雖然整體持續成長,但消費性收入增幅減緩,再加上資金堆高市場而出現泡沫,於是在美國暴力升息之下,外資大舉撤出並回流美國,這讓台股全年重挫22%,所以刺激消費加上寬鬆政策有用嗎?顯然效果還是有限,但通膨倒是快速爆炸。
2023年普發6,000元:通膨緩降、稅收續旺
在經歷過2022年大蕭條之後,2023年政府決定普發現金6,000元,規模來到1,416億元,因為2022年台灣企業獲利仍創高,再加上2023年AI產業鏈在台灣開始大量爆單,因此台灣稅收依舊出現新高,尤其不動產維持高檔,也房市紅利的稅金收益,當年M2年增率還是有7.2%,CPI年增率降至2.5%,看起來整體通膨慢慢緩解,但仍壓不回2%以內。
到了2024年,台股再次出現AI大行情,連續兩年都有AI拉抬,也讓加權指數超越2022年萬八並再創歷史新高,稅收突破3兆元似乎沒有極限,只不過貨幣供給就沒有再明顯成長,這主因是普發現金與前幾次不同,在升息循環中進行,比較沒有過熱問題,反而可以解讀成補強民間消費並緩衝升息衝擊的效果,因為政府升息後的收益,再度發還給大家。
普發現金與熱錢無限循環中
圖1:加權指數技術分析
回頭看這張圖,你會發現台灣股市從2020年疫情時跌破萬點,短短3個月V轉之後,到現在已經來到2萬8,000點以上,短短5年上漲近3倍,這不只是企業獲利改善的結果,更是一場由「熱錢」主導的資產重估。
當疫情封鎖了旅遊、娛樂與實體消費時,資金尋找出口,往台灣的股市、房市、ETF湧入,甚至也讓虛擬貨幣成為「熱錢避難所」。至於2021年5倍券更像「火上加油」,推動加權指數突破萬八,錢多又被上市櫃公司賺走,獲利持續爆發,加上低利率QE也經歷過一年,這樣不漲嗎?
接著2023年普發6,000元,雖然是在升息循環中「軟著陸」,維持消費動能的同時,並未讓通膨失控,但實質上也是QE,因為本來升息是政府要把錢收回,結果你收回來之後又發給大家,當年還有新青安刺激房市,這邊不說政治,但2024年就是總統年大選,前一年大撒錢,帶動股市、房市漲幅領先全球再「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