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各界深刻感受到美國政策的風向難以預測。他的對外政策,表面上強化了美國在全世界的主導地位,但實則他反覆無常的做法,正在悄悄侵蝕各國對於美國身為世界領頭羊的信賴基礎,越來越多國家與企業開始尋求「去美化」的備援路線,部分市場資金也醞釀轉向,在美國霸權之外的地區尋找被忽視的力量。
這股趨勢之中,歐洲,這個長期以來在全球競逐中略顯保守的地區,獲得高度注目。為此,瑞銀資產管理投資長Barry Gill與義大利前總理、現任雅克德洛爾研究所(Jacques Delors Institute,位於法國巴黎)所長Enrico Letta展開對話,深入探究歐洲的挑戰與機會。
單一國家太小+制度碎片化,歐洲難敵東西方夾攻
「面對西方的跨大西洋貿易衝突,以及東方崛起的龐大且充滿活力的經濟體,歐洲所面臨的挑戰遠超過30多年前歐洲單一市場啟動時的想像。」Barry Gill直言,當今歐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他於1995年加入瑞銀集團,恰是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後不久,得以一路見證這個聯盟架構30餘年來的動盪與起落。
「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逐漸下滑。」Barry Gill特別點出金磚5國,即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及南非(South Africa)的興起,對歐洲所產生的排擠效應。「如今,歐洲企業在與美國和亞洲競爭對手的較量中,難以匹敵對方的規模與實力。」他說。
「個別歐洲國家實在太小了。」Enrico Letta亦指出關鍵:歐洲成員國個別的人口與規模不足,使得歐洲在全球舞台上長期被邊緣化。他以義大利為例,過去該國為擁有6,000萬人口的大國,但如今中國與印度人口總和近30億,經濟總量更是義大利的20倍。這種結構性的轉變,使歐洲單一國家的影響力顯得渺小而無力。此外,歐元雖已實現統一,但金融、能源、電信等市場仍各自為政,Enrico Letta認為,制度「碎片化」致使歐洲無法發揮集體經濟體的規模優勢。
延伸閱讀:重構單一市場 (第一部分)
投資聯盟+引進私人資金,川普壓力有助歐洲脫胎換骨
然而,兩位專家一致的看法是:川普推動保護主義、美國優先等激進政策,有望成為歐洲推動整合的契機,倘若歐盟能夠趁此良機重新建構單一市場,尤其是讓金融服務不受國界阻礙、自由流通,歐洲經濟體未來所迸發的成長力,將不容世界小覷。
Enrico Letta於去(2024)年4月向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交了一份名為《遠超市場》(Much More Than a Market)的報告,其中詳述了「儲蓄與投資聯盟」的願景。「這是一個全新的項目,能夠透過整合歐洲金融市場,為我們提供將資本和工作機會帶回歐洲的可能性。」他表示,一旦金融市場不再碎片化,將改善私人資金投資不足的問題;而一旦成功動員私人資金,使其投入到有利於歐洲整體建設、發展的公共財,歐洲就有機會贏得與各國經濟競爭的戰役。「距離金融危機已過了12年,我們的歐洲金融體系已經足夠強韌,甚至能抵禦來自川普的衝擊。」Enrico Letta信心滿滿,深信歐洲各方面已然成熟,足以去催生「儲蓄與投資聯盟」。
而且,在當代科技的支持下,「儲蓄與投資聯盟」或許不需要一個實體的「金融首都」,而是可以透過虛擬的統一監管體系來運作。Barry Gill認為,由歐洲多國合資、集結各地優勢而成的航空器供應大廠Airbus(空中巴士),即是值得參考的範例。「金融業並非實體產業,因此我們應該也能虛擬化資本市場聯盟,在歐洲各地建立彼此協作的卓越中心。」他建議。
對談之中,Barry Gill援引廣為流傳的列寧(Vladimir Lenin,蘇聯創建者)名言:「There are decades when nothing happens, and there are weeks when decades happen.」(有時可能幾十年都沒有大事發生;但有時亦會在幾週內發生幾十年才出現的巨變。)此言正是歐洲當前的寫照。處於十字路口的歐洲能否一躍而起,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重構單一市場 (第二部分)
歐洲巨獅甦醒中!歐元非投等債躍為債市投資主流
在歐洲經濟逐步解封、政策改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歐元非投資等級債券正成為資產配置中極具吸引力的選項。瑞銀投信投資長陳碩存指出,歐元非投等債即將迎來六大利多,短中長期投資潛力已然浮現。
這六大利多分別是:第一、歐盟推動「儲蓄與投資聯盟」與資本市場整合,打破成員國間金融市場的不一致性,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跨境投資效率,有利於歐債基本面。第二、德國宣布高額的財政支出計畫,歐盟亦在整合能源、通訊與金融市場,眾多政策皆是推升企業獲利能力的催化劑,從而強化債券品質。第三、歐元非投等債約七成皆為BB級債,違約率較低,且信用利差處於歷史均值之上,能提供誘人的現金流。比起美債,亦少了過度集中於科技、能源領域的風險。投資人若以美元或澳幣投資歐債,還有機會獲得外匯避險溢酬。第四、近期美歐股市相關性下降,歐元非投等債可作為多元化工具,提升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第五、歐洲監管走向「聰明簡政」,可望減少中小企業約35%的行政成本,促進債市流動性。第六、疫情解禁後,歐洲企業營運動能回升,尤其是精品、旅遊與工業製造業,其中不少發債企業的估值處於低位,具備再評價潛力。
陳碩存表示,歐元非投等債不僅具備較佳收益與良好的信用品質,亦受惠於政策、結構與市場環境的多重利多,建議投資人將其納入投資組合之中,防禦性與成長性一兼二顧。

瑞銀投信公司廣告文宣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或本公司網站中查詢。本基金符合歐盟2019/2088法規第8條。本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障、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需自負盈虧。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投資人可向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或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提出申訴。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金額。基金涉及外幣計價級別,如投資人以非本基金計價幣別之貨幣換匯後投資本基金者,須自行承擔匯率變動之風險。此外,因投資人與銀行進行外匯交易有賣價與買價之差異,投資人進行換匯時須承擔買賣價差,此價差依各銀行報價而定。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適合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本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本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配息不代表基金實際報酬,且過去配息不代表未來配息,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本基金進行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配息超過淨收入(總收入扣除費用及支出)部分可能代表投資者原始投資金額之返還,並可能造成相關級別每單位淨資產價值之減少,經理公司保留彈性調整配息率之空間,以避免配息過度侵蝕本金。投資人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本公司網站備有基金配息組成項目供投資人查詢。本資料由瑞銀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地址:台北市110松仁路7號5樓,電話:02-8758-6938,網址:https://www.ubs.com/tw/tc/assetmanagement.html。© UBS 2025. 鑰匙符號,UBS和瑞銀屬於UBS的註冊或未註冊商標,版權所有。瑞銀投信獨立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