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不買貴、安心住又賺增值,該怎麼做?借鏡巴菲特投資哲學找答案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摘要

雖然巴菲特並非靠房地產致富,但仔細研究他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投資原則,其實與我們這些房地產專業人士的投資思維是完全吻合的。本文就將巴菲特投資哲學,結合個人台灣房市20年的實務經驗,歸納成5條「股神買房智慧法則」。

大家看過股神巴菲特最近發出的最後一封股東信嗎?說來有點感傷,他的淡出,也代表一個時代,即將隨之慢慢消逝了。身為一個有證券分析師CSIA證照的房地產人,對於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也算是略懂略懂。

雖然巴菲特並非靠房地產致富,但仔細研究他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投資原則,其實與我們這些房地產專業人士的投資思維是完全吻合的。

以下就將巴菲特投資哲學,結合個人台灣房市20年的實務經驗,歸納成5 條「股神買房智慧法則」,讓你也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出更聰明的購屋決策!

法則1》只買你的「能力圈」能理解的房子

巴菲特曾說過,在投資這條路上,最大的障礙和優勢,在於知識。他鼓勵我們只投資自己有能力理解和判斷的標的,這就是所謂的「能力圈」。

一般人買房時,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看到銷售文宣上琳琅滿目的各種利多,就像被催眠似的,不假思索的下訂買房。但這些利多是真的嗎?為了促進成交,房仲或代銷人員必然用盡各種話術,天花亂墜地宣傳各項區域優勢。如果你沒有能力判斷真假,很容易就上當吃虧。

例如,他們說的「重大建設」可能還在遙遠、不確定能夠執行的規畫階段,你買的其實是不知何時才能翻身的「長期蛋殼區」;或者你買到的區域,存在著某些重大瑕疵,可能是三不五時就淹水,或者有個會擾亂周邊居住安寧的頭痛人士,根本是當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區」。

想買房,你必須做足功課,只買你「能力圈」所能判斷優劣的房子。不要只聽信銷售人員吹捧的利多,就一腳踏入你完全陌生的區域!如果你想買某地的房子,你必須熟悉你想買區域的未來發展、各項建設進度,並了解是否有地震、淹水或嫌惡設施,才能避免衝動,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法則2》購買擁有「護城河」的房子

巴菲特喜歡投資那些擁有「護城河」的公司—也就是那些擁有難以被模仿或取代競爭優勢的企業。「護城河」能確保公司在產業長期領先,穩定獲利。

同樣的建商、建築師、營造廠,使用相同建材,在大安區跟萬里,能蓋出完全一模一樣的房子,但房價卻是天差地遠。原因在哪裡,就在「區位」不一樣。

所以,在房地產領域,「護城河」就是「區位」。房地產最大的特性是「不可移動性」,這使得好的區位成為無法複製的「稀缺資源」,具有長期保值的潛力。

怎樣的房地產區位,擁有無可取代的「護城河」呢?

1.產業引擎:該地是否有產業或大型企業進駐?產業就像一個地區的「經濟引擎」,它能創造就業人口,引進外部資金,進而推動區域的消費和服務業發展。

2.公共建設:政府在該地區投入了多少公共建設?捷運、公園、學校、道路等建設,所帶來的便利性和生活品質提升,最終都會實實在在地反映在房價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