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財經盲」!央行讓台幣貶值獨厚出口...你真的懂「新台幣匯率」是怎麼決定的?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匯率操縱國的指控

前幾年,美國匯率操控的名單上赫然出現台灣,很多人就認為台灣操控匯率是國際認證的。事實上,美國的指控政治性遠大於經濟性,這種還沒有學術定論的事情,是用來與貿易對手進行談判的籌碼。這裡採用的主要依據,就是經常帳佔GDP比率,台灣外銷導向,雖然出口下降,但進口同時下降,這使得經常帳本身沒有縮減太多;但是GDP大幅萎縮,使得用經常帳佔GDP來衡量台灣匯率時出現了數學公式上的偏差。

再來,我認為美國本身也是匯率操控國,你可以看看美元指數與聯準會利率的關係。利率是聯準會決定的,決定以後,匯率就跟著漲跌,技術上來說也是一種匯率操控。

圖六、美國聯邦目標利率與美元指數關係圖。(資料來源:FRED)
圖片放大

再看看美國經常帳佔GDP、與美元指數的關係,你會發現,美元指數跟利率比較有關,看下圖綠色部分,反而跟經常帳佔GDP走勢相反。

圖七、美國經常帳佔GDP與美元指數關係圖。(資料來源:FRED)
圖片放大

美國自己就是匯率操縱國了,只是其他國家不敢明講而已。

匯率貶值並非低薪、高房價、少子化與產業不升級的主因

前面從與亞元比較的客觀事實,以及民間幾個主要推論的破口,跟讀者們分析了那些對於新台幣過度貶值的誤解。現在回到台灣經濟現況。

勞工薪資取決於國民所得成長率、勞動生產力、產業附加價值以及一個國家財富分配的機制等項目。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來台時,他對於台灣薪資停滯,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不知道台灣這些年來的GDP成長都跑去什麼地方了。」GDP就是國民所得,國民所得每年都成長,但是勞工薪資長期不成長,那跟分配的有很大的關聯。他沒有明講台灣有世代階級與勞資階級的所得分配不公的問題,但是聰明的人就聽得懂他的暗示。明明剝削你的是財團與資方,你跑去跟央行算這筆帳,勞工一輩子都加不了薪的。

高房價,我認為跟不安全的國產車很像,市場高度不透明性,買賣過程資訊不對稱,仲介機制變相鼓勵價格哄抬,政府放任業者炒作,消費者知識不足,利率寬鬆等不利因素,導致台灣房地產持續上漲。除了央行,缺乏法規規範,行政機關又默許炒作,如果要把高房價全賴給央行,並不正確。

再來是少子化,我認為與低薪跟高工時有很大的關係。這部分可以看我這篇「勞基法,越改越過勞」裡面有詳細論述。

至於產業不升級,事實上我個人認為這跟中國崛起,與台灣跟中國產業重疊性太高有關。央行追隨亞元,實際上並沒有匯率保護,產業不升級,真的就只是老闆跟員工的事情了,這點還要算在央行頭上,會不會太超過?

不要再一直當著有眼睛卻不思考的愚民了。在這世界上,透過利率決策會議調降利率,進而壓低本國匯率的,聯準會堪稱始作俑者,美元指數也是長期貶值啊,人家美國怎麼沒有高房價、少子化跟低薪資的綜合問題呢?很顯然,經濟問題不只是中央銀行跟匯率這麼簡單的單一因素而已。

我不是替央行護盤,而是要「檢討那些檢討央行的論點」。幾個抨擊央行的大假設,有許多值得非議且不合事實的地方。

結論

我不是先知,不可能拿出一套理論,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我知道台灣該怎麼做。老話常談,我覺得國家要落實創新教育、提高勞動權益、健全房地產市場機制、吸引外籍人才等,才是翻轉之道。

身為三寶爸爸,我一直覺得台灣現在創新力與科技力不足,在於我們六年級這一輩太沒有創造力的緣故,我們過去的訓練都是在追求標準答案,不反向思考,人云亦云,這或許是聯招制度的遺毒。接下來,培養更有競爭力的下一代,開創能夠產學結合的教育培訓體系,應該是一條長期都能走得通的方向。

太多的問題其實卡在行政院與立法院,讓央行承擔所有的責任,無法釐清是非,只會拖延與阻礙社會的進步。並不是說台灣當前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央行毫無責任,面對房地產市場缺陷、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勞動條件弱勢、政府在總體經濟內長期的價格管制等等,央行更應該要積極的在立法院質詢中,對社會提出央行看法與見解,對社會提出公允的說明。央行不是政府的央行,央行是人民的央行,身為一個國家第一線的經濟機構,央行其實責無旁貸。

最後,給央行一些的建議,我認為央行應該明示,亞元趨勢是央行匯率管理當中的參考項目之一。再來,利率決策應該要更加透明,並增強對公眾說明管道,增加匯率波動區間,增進利率決策靈活性。像美國聯準會主席副主席,在針對美國貿易逆差、財富分配、國家債務等重大問題,會需要提出他們的看法與態度,這部分我認為央行做得太少。聯準會都開了臉書粉絲頁了,他們的說明會上網公開,並且錄製對談影片,提高聯準會訊息傳遞的效率。

這是我身為一位微小的國民對台灣中央銀行的期許。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