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節儉,節儉,節儉
韋氏辭典將節約定義為 「符合經濟狀況下善用資源的行為 」。節約的反義則是浪費,我們定義浪費是一種奢華花費與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
節儉是打造財富的基石。但是,主流報章雜誌經常鼓勵和美化那些過度消費者。舉個例,我們經常被媒體渲染、炒作百萬運動明星所轟炸。沒錯,這些運動明星當中有一小部分人是有錢人。但如果一個技術高超的球員年薪500萬美元,資產淨值100萬根本沒什麼了不起。照我們的財富方程式計算,一個三十歲,年薪500萬的人,他的資產淨值至少應該有1,500萬。有多少高薪的球員財富達到這個水平?我們相信非常少。為什麼?因為他們多數習慣奢華的生活——只要他們的收入還是這麼高,他們會繼續這種生活方式 。技術上,他們會是有錢人(資產淨值大於或等於100萬美元),但是在超優理財族(PAW)的等級上,他們通常處在低的一端。
美國有多少家庭年收入達到500萬?在1億個左右家庭中,還不到5,000個。用比例來算,大概是兩萬分之一。多數富人一年的收入連500萬的1/10都不到。大多數人一直要到五十歲或年紀更長,才會成為有錢人。大多數人很節儉。很少有人能夠在一輩子的時間裡,一邊維持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又能同時成為有錢人。
但奢華的生活方式才能博得電視廣告時間和報紙版面。年輕人一天到晚被灌輸這種「有錢就是要氣派奢侈」和「如果別人看不到,就等於沒有」這種觀念。你能想像媒體炒作典型美國富翁節儉的生活風格嗎?結果會變成怎麼樣?電視收視率將超低,觀眾也會跑光。因為,美國大多數為財富打拚的人,勤奮工作、簡樸,一點也不光鮮亮麗。很少有人透過中樂透、全壘打,或靠益智節目而致富,這些人不過是媒體大肆炒作的少數幸運兒。
許多美國人,特別是那些落在超遜理財族(UAW)類別的人們,非常清楚該怎麼處理增加的稅前收入。花掉它們吧!他們強烈需要得到立即的滿足感。對他們來說,生活就像一個益智節目,贏家得到現金和可以拿來炫耀的獎品。這類問答競賽節目,讓觀眾對參賽者產生共鳴。看到某人拿最高分,就好像獲勝的是自己一樣開心。觀眾喜歡看他們支持的人贏得汽車、遊艇、家電和現金。為什麼這些問答競賽節目不會拿學費、獎學金來當作獎品?因為多數人想要立即的滿足感,他們不希望拿一個獎品,好比野營車,來跟夜校八年的學費交換;不過大學學位可以換來的價值,可能比一打野營車更多。
書籍簡介
書名: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
作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
譯者:凌瑋
出版社:久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08
作者簡介
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
作家、演講人,自1973年開始研究富人的研究者。現居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
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商學院副教授,教授行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