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最近和畢德見面,聊起了身邊很多友人都開始有了小寶寶,這也讓我想起當初五年前我幫剛出生的小姪女準備的禮物:一張迪士尼的實體股票。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題,如果你想幫自己的小寶寶買一張股票,或設立一組投資組合,而且買了之後20年內都不能再買賣,你會做什麼選擇?或你回頭去想,要是你當初出生時,爸媽做了什麼樣的投資組合,放著不動直到你成年,就會有一筆可觀的財富。
我想就像小寶寶的成長一樣,如果有一個穩定、富潛力、健康的產業環境,就能培育出一個傑出的企業,長期而穩定的創造出價值。
我們來看看一個企業在產業的發展中是如何興起、茁壯,這可幫助我們用較長遠的眼光,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下圖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產業成長週期:
圖中藍色圈圈是代表整體產業的市場規模。在剛開始的初期市場中,市場規模雖然不大,但比較常見的狀況是沒什麼競爭對手,就算有也是各擁一片天,大家各賺各的,毛利不錯,如台灣早期的手搖飲料店。
這個時候企業如果有融資需求也是經由私募,屬於初級市場的交易,就像是你入股投資朋友的飲料店一樣。
但並不是所有產業都會順利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有些甚至在初期市場就消亡了。
例如虛擬實境或電動車產業,其實在很久之前就已存在,但還需要各方條件配合才有可能打開市場的接受度與需求面。如果該產業受到大家的歡迎,需求升高,市場將會迅速擴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加入分一杯羹,毛利率將會受到挑戰。
這時由於會需要更大的資金進行擴張與競爭,有些企業會選擇將企業公開上市,也就是IPO,對大眾進行募資,這就是屬於二級市場的交易。
而在一個健康的產業中,A咖企業通常已經會呈現很賺錢的狀態。
在這個階段,雖然競爭開始激烈起來,但也確認到產業的增長趨勢將持續下去,企業也開始在股市中籌措到更大的資金,站穩腳步。
在這個階段中,好處是我們比較容易經由公開資料得到產業與企業更透明的資訊,辨認出產業中最強的企業,而且常常會見到有兩到三家佔據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到後期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差距開始拉大。
跟生物界的運作一樣,產業中的強者會併吞弱者,或將弱者淘汰掉,進入整併階段,這時市場將會進入成熟階段,並且出現少數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前幾個月大陸的「攜程網」接連整併了「藝龍」與「去哪兒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這個階段中,由於競爭告一段落,毛利率將會回升,大者恆大的局面確立,直到破壞式創新的出現。
所以其實長線投資的重點就是在一個成長產業中找出A咖,並不是單純找一家發得出股息的公司,就叫做長期投資。
如果我們想要獲得超額的回報,最理想的時間點會是在中期市場的早期階段進行投資,通常會是在指標型企業IPO後的一年左右。因為那個時候的市場增長速度最快,資金也最充沛,資訊更透明,產業成長與需求面的能見度也已明確,並且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也容易分辨出誰擁有最強的競爭力。
在投資界中,我們將企業的規模劃分為小型中型與大型企業。中型企業的市值規模約在20到100億美元左右。2004年8月Google上市時市值為200億美元左右,今年則增長到了5千億美元。
小型與中型企業通常擁有最強的增長力道,如果又是在中期市場的成長階段,龍頭企業成長率達到20%到100%的情況十分常見。所以如果我們的投資組合是以積極增長為主,那麼我建議應將中小型的企業組合比例拉高。
下圖我們分析了會影響到企業市值的一些因素:
如果股價維持不變,但流通股數經由增資或併購而上升,雖然可以達到市值上的增加,但對股東卻沒有實質的價值增長,只是分享獲利的股東變多了,這種情況對價值投資者是十分不利的。
最理想的狀況還是來自於股價的增長,而股價的增長就必須要來自於傑出的經營表現,或對企業的未來有較高期待,而給予較高的本益比。
下圖我們描繪了對一個成長中的企業,進行估值的思維方式: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先假設每個五年的平均成長率都是20%,而綠色方框則是對今年每股盈餘的預估為5元,往後年分的時間越長,預估也將會越不準確。
因此長期投資者對企業增長的穩定度要求就非常高。所以可能明年2017年的EPS,現在原本預估是6元,但隨著季報公布,這個數值與之後年份的預估數據肯定會不斷上下變動調整,而整個試算模型結果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財報公布,股價就會跟著跳動震盪而分析師也要調整目標價的原因。
如果我們所投資的產業增長持續,而我們投資的企業也十分穩定,到了2020年仍能維持住20%左右的增長率,那麼約略5到6年我們就可實現翻倍的成長。
所以一個成功的投資必須是穩定與成長兼備,儘管市況與經濟有所起伏,但我們要求企業可以在5到6年之內EPS由5元成長到10元左右。所以藍色方框是我們的目標,也許數字會有所差異,時間可能也會提前或延後,但只要差異不大,我們的預期翻倍獲利就可以實現。
而在成長的新興產業中,選擇最強的A咖,會帶給我們最大的實現機會。當然,最後還要加上合理的估值本益比,若買到貴到離譜的股價,已經反應了五年後的預期,那就無利可圖了。
對一個專業價值投資者來說,5到6年翻倍是一個基本目標。依照七二法則速算一下,72除以5就是等於每年可以獲得約14.4%的成長率。若每年以12%速度成長,則6年可以翻倍。而股價翻倍的話,我們則會發現該企業市值也約略會成長一倍,所以如果一個產業處在快速成長階段,龍頭企業在短短幾年內市值翻倍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比較重視成長中的新興產業的原因。
下圖這個例子,TripAdvisor,目前市值約是120億美元。大家認為5年後這家公司還會繼續存在嗎?營收有可能翻倍嗎?毛利可以維持嗎?流通股數可以繼續維持而不被稀釋掉嗎?自由現金流會維持穩定嗎?產業會繼續維持擴張嗎?目前估值合理嗎?這些都是我在看一家公司時所思索的問題。
因此,與新生兒的健康成長一樣,在一個具有成長潛力的產業中,挑選最具競爭力的企業,才能讓價值穩定長期成長。如果我們可以實現在未來20年中,每年以12%速度成長,雖然貌似不算傑出的成績,但20年後,小孩成年之時,100萬也可以變成1000萬。
礙於篇幅的關係,以上的解說略為簡略。希望每一位讀者在新的2016年中,都獲利滿滿,身體健康。喜歡這篇內容,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閱讀,謝謝。
[快速結論]
美國升息了,台灣卻降息了,美國擁有最多的一流企業,當你試著了解美股市場,你會發現大家資金外流根本是理所當然。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美股私募基金經理人給讀者的一封信--長期投資找的是產業未來的A咖,而不是發股息就是A咖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