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說到「籌碼」,往往給人的印象是極為神祕的一種技術,但我個人對籌碼的定義其實非常簡單,它就是交易量的行為分析,包括成交量、委買賣量。成交量是由來自不同的交易者所生成,簡單分類包括來自法人、主力和散戶。目前在台灣,把外資、投信和自營商稱為「3大法人」,每天收盤後會揭示其當日對個股之買賣行為;而主力和散戶的買賣行為,只能借由一些主力券商和融資行為來自行解讀。
其中,外資與主力買賣通常是影響股票上漲或下跌最重要的角色,台灣股市由台灣50指數的50大權值股占了台股超過60%的權值,這也代表其他1,000多間上市櫃公司都是股本較小的公司,所以只要有點資金的炒手介入某檔股票較深,就能操控該股票的漲跌行為,因此我認為大多的中小型股票都有不同的主力介入其中,只是我們要怎麼解讀來自主力的籌碼和買賣方向,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我們在市場常會聽到一句話:「量比價先行」,代表成交量是先行指標,當量有異常的行為,也代表這個商品的價格可能會異常向上或向下的發展。但當你看到成交量生成時,往往都是在收盤後了,這也意味著可能已錯過最佳進場時機,所以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即時的預估量和5檔價量,是籌碼分析找到短線強勢股的重要關鍵。
成交量較前一日或前一期間均量暴增,股價可望噴出或暴跌
量的確會是股價漲跌的先行指標,試想一檔股票如果當日沒有什麼交易量,價格也就不會有所起伏,價格沒有起伏,自然就沒辦法引起投資人的目光,也就不會有人想追搶該檔股票。
當我們要運作短線交易時,一定是要找到有波動的股票,而當日會有波動,也代表這檔股票交易較為熱絡,所以成交量應是比前一日或一段期間平均的量能大出許多,才比較有機會。
但如果到了當日收盤才得知成交量比前日或前一段期間大出很多時,可能當日股價已經大漲或大跌,等到隔日進場已經錯失先機。所以我們最好能夠在當日及早得知收盤可能有多少的成交量,這就稱之為「預估量」。
當預估量明顯大於前一日收盤量或前一期間平均量很多時,我們就可將這些股票選出,再透過價的方向和法人及散戶籌碼方向,來介入做多或做空。
利用15分鐘累積量,即可先行推估當日收盤量
首先跟大家先探討一下預估量的估法。剛剛我們有談到,透過預估量可以及早得知某檔股票到收盤可能的成交量,用以估計當日成交量是量增或是量縮。有一個很簡單的估算方法,就是將每15分鐘的累積量乘上不同的倍數,就能算出當天預估的成交量。
從早上9點開盤到下午1點30分收盤這4個半小時當中,共有18個15分鐘,但是預估量的計算,並不是在開盤9點到9點15分的第1個15分鐘乘以18,就是今天的預估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