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齡化社會中,失智症已成為家庭與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新聞常見知名人士如醫生、企業家等也面臨失智挑戰,失智症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亦突顯出財產保護的重要性。失智患者在認知能力逐漸退化的過程中,若未事先規畫,極易遭遇財產被濫用、盜領或不當處分的風險。因此家屬更該透過法律與金融工具,有效保護失智家人的財產,維護尊嚴與權益。
四大財產保護策略
失智症患者常因記憶力衰退而遺失重要文件,如身分證、印章、存摺等,若遭有心人士利用,可能被冒名申辦信用卡、貸款,甚至背負不明債務。此外,不動產因價值高,更容易成為詐騙目標,透過偽造同意書或低價轉售,導致財產流失。為避免這些風險,失智患者及其家屬可採取以下4項措施:
策略1:申請金融註記
由家屬向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註記失智者不得辦理貸款、信用卡等金融業務。此制度不收費,可有效防止冒名申辦與債務擴大。
策略2:通知銀行止付與監控帳戶
家屬可提供診斷證明,通知銀行暫停帳戶異常提領,並建立聯絡機制,若有異常交易即時通報,防止盜刷與資金外流。
策略3:辦理監護或輔助宣告
透過法院申請監護或輔助宣告,由指定監護人管理財產,確保失智者在法律保護下不受侵害,亦可避免不當簽署契約或轉移資產。
策略4:不動產預告登記
根據《土地法》第79條,家屬可為失智者的不動產辦理預告登記,若有異常移轉或抵押行為,地政機關將通知申請人,即時介入防止財產流失。
失智症雖不可逆,但財產保護卻可以預防。透過法律制度與金融工具的運用,失智者不僅能維護自身權益,也能減輕家屬負擔,讓晚年生活更有保障。名人的經驗不只是警示,更是行動的起點。現在就開始規畫,為自己與家人打造安心的未來。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