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就像上健身房,別輕易簽20年的約!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保險
來源:Christopher S. Penn@flickr, CC BY-NC-ND 2.0
圖片放大

有不少人喜歡用買保單的方式來「強迫儲蓄」,並且認為自己只要努力繳費20年,就可以獲得終身保障,有長達五、六十年可以依靠保險公司,實在很划算!

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很多保險業務不會告訴你、保險公司不希望你知道的風險。

過去已經提醒過大家一些風險,像是保險公司可能會倒閉以及通膨所產生的保障減損。金管會最近將要公佈的保險公司退場機制,未來如果有保險公司倒閉,接手的保險公司將不會全額理賠,也就是你原本買了100萬的壽險,可是在保險公司倒閉之後,可能只剩下幾10萬的保障。或是當初買的保障是足夠的,但是經過三、四十年,到了你最需要醫療保障的年齡,你所擁有的保額卻因為通貨膨脹而嚴重縮水,原本可以負擔一天住院費用,可能變成只夠掛號。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險一直被忽略,那就是保單的失效風險,評估指標通常叫做「保單繼續率」。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若以台灣目前所有的保險公司為單位,則在保單簽約一年後,繼續率的平均值為93.61%,簽約兩年後則只剩下84.67%。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推算下去,保單能繳滿20年的機會有多高呢?

很遺憾的,目前查詢不到台灣的保戶在買了終身險之後,到底有多少比例能持續繳20年的保費到滿期,但這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參考資訊,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才會要求保險公司揭露?

為什麼重要?想想看,如果保戶買終身險,是要透過保單來為自己年老之後的保障未雨綢繆,但是沒想到因為種種的因素,這個「準備」有可能失效,站在風險管理的角度,難道不應該讓保戶知道這種風險出現的機率有多高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