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財富網 父母親
181筆搜尋結果
2022.09.10 你會借錢給親友嗎?從人財兩失的真實故事看:錢借出去,就不要妄想拿回來

你會借錢給親友嗎?從人財兩失的真實故事看:錢借出去,就不要妄想拿回來

借方就是貸方的奴僕有個陳年笑話:如果你借100元給你的大舅子,然後他再也不跟你說話了,這是筆划算的投資嗎?我們都可能有過那種借錢給

2022.08.11 每年有數千萬元遺產充公!善用年金、信託、意定監護,效法金曲歌后詹雅雯聰明規畫財富

每年有數千萬元遺產充公!善用年金、信託、意定監護,效法金曲歌后詹雅雯聰明規畫財富

身價上億元的詹雅雯,出道超過30年,唱出無數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也為她累積許多財富。她自去年宣布自己罹患帕金森氏症後,今年4月又發現

2022.08.03 常聽到「保單贈與」,比現金贈與好嗎?3大優點加持,節稅功能最受喜愛

常聽到「保單贈與」,比現金贈與好嗎?3大優點加持,節稅功能最受喜愛

國人偏好買保險節稅或以備不時之需,從台灣保險滲透度是世界數一數二,在2019年曾為全球第1,現在暫居第2(僅次於香港)可證明。截至

2022.07.11 繼承人欠債,若父母把遺產過戶給他,會被銀行強制執行嗎?

繼承人欠債,若父母把遺產過戶給他,會被銀行強制執行嗎?

客戶來事務所諮詢繼承問題時,我滿常被問到:
吳律師,我哥哥(某親屬)之前有欠銀行信用卡債,現在媽媽過世了,我們擔心財產過戶到

2022.06.23 高齡化、高房價,父母心疼孩子想幫置產,怎麼做較好?不動產移轉重點一次掌握

高齡化、高房價,父母心疼孩子想幫置產,怎麼做較好?不動產移轉重點一次掌握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2022年第1季國內贈與移轉1萬5,000餘棟,較去年同期增加12%,也創下2015年房地合一所得稅實施以

2022.06.20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如果土地是共同持有怎麼辦?參考4解方,避免家族糾紛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如果土地是共同持有怎麼辦?參考4解方,避免家族糾紛

據財政部2021年統計資料,全台有914個自然人大地主,土地被課徵地價稅第6級之最高稅率,查定稅金高達40億元。資料分析顯示,重劃

2022.05.26 報稅5惑》列舉扣除能省稅,坐月子、醫藥費、捐款都可申報,但這些情況例外

報稅5惑》列舉扣除能省稅,坐月子、醫藥費、捐款都可申報,但這些情況例外

110年的綜合所得稅已開始申報了,每年報稅時,大家都有程度大小不同的問題,以下匯整了幾個報稅常見的問題:扶養親屬》申報人與受扶養者

2022.04.21 曾因投資失利付不起學費幫孩子轉學...700張金融股夫妻:先教小孩理財,再幫他開證券戶

曾因投資失利付不起學費幫孩子轉學...700張金融股夫妻:先教小孩理財,再幫他開證券戶

日前孫太看到一個提問,底下刷一排留言,今天小聊一下看法。「先前想要去OO證券開小孩開證券戶,但營業員說:銀行規定,小孩滿20歲時就

2022.04.15 2023年起民法成年下修為18歲!開心「轉大人」,也別忘了留意稅制4大影響

2023年起民法成年下修為18歲!開心「轉大人」,也別忘了留意稅制4大影響

立法院近日三讀修正通過《民法》部分條文等案,將《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並設有2年緩衝期,預計2023年元旦起正式實施。為何要

2022.04.06 新聞屢見「子女拿錢不奉養,父母懊悔」,如何自保?提前2規畫,不怕錢事傷了家庭和氣

新聞屢見「子女拿錢不奉養,父母懊悔」,如何自保?提前2規畫,不怕錢事傷了家庭和氣

「養兒防老」是華人社會傳統觀念,許多父母生養子女,希望將來子女能夠有所回報,負擔起照顧自己晚年生活的責任。但我們卻常在新聞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