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落後大盤、配息縮水,高股息ETF還能續抱?6點評估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摘要

1.今年台股AI行情火熱,大盤含息報酬率逾11%,但多數高股息ETF卻表現失色,績效落後、配息縮水,甚至引發投資人出走潮。其主因包括產業配置與AI主流脫節、新台幣升值壓抑出口獲利,以及中小型股受政策衝擊較大等因素。

2.高股息ETF仍具以下投資價值:有補漲空間、防禦特性、現金流穩定,投資人應依初衷檢視,挑選長期績效佳產品,並掌握逢低布局機會。

1.未來可能搭上AI順風車:

別看現在很多高股息成分股跟AI無關,未來AI商機很可能擴散到它們。就像有些PCB或電源供應商,本來是穩定的配息股,因為切入AI供應鏈就變成了飆股。高股息ETF裡可能藏著很多等待被市場重新發現的潛力股。

2.股價便宜,有補漲空間:

很多高股息的股票(如金融、電信股)近期沒什麼漲,股價淨值比(P/B)都在歷史低點,但殖利率卻有5%以上。現在買進,等於是買在相對便宜的價位,未來很有機會迎來一波「價值回歸」的補漲行情。

3.配息來源沒問題(官方已澄清):

之前市場擔心不能用「價差(資本利得)」來配息,這點金管會已經澄清是誤解。只要ETF整體績效好,賺到的價差還是可以拿來分配的。所以,重點應該看「含息總報酬」,這才是評斷ETF好壞的關鍵。

4.股市下跌時更抗跌:

很多高股息ETF同時具備「低波動」的特性。這代表市場大跌時,它們通常跌得比較少,能保護你的資產。在目前大盤相對高檔的位置,這種防禦性更顯重要,可以當作投資組合裡的穩定器。

5.高配息與好績效可以並存:

數據顯示,今年很多配息率名列前茅的高股息ETF,整體的總報酬表現也同樣亮眼。這打破了「領高息就會犧牲成長」的迷思,證明了選對產品,「高股息」和「淨值成長」可以同時擁有。

6.穩定現金流的需求一直都在:

對於退休族或穩健型投資人來說,高股息ETF最大的魅力在於提供「穩定可預期的現金流」。這種「存股領息」的長期需求非常強勁,不會因為短期市場雜音而消失。

高股息ETF的投資初衷最重要

面對高股息ETF近期表現分歧,投資人該如何應對?其實還是那句老話,回到投資的初心中,調整心態並優化投資策略:

1.回歸資產配置初衷:首先釐清自己當初買進高股息ETF的目的。如果您的初衷是追求穩定現金流入,那麼只要目前拿到的配息尚能符合資金預期,就沒必要因短線績效落後而驚慌失措。切忌朝令夕改:許多投資人去年為領高息而進場,今年嫌漲得慢又想換股,如此來回折騰反而可能錯失未來反彈機會。既然金管會已澄清配息機制無虞,原本將高股息ETF定位為「類定存股」的投資人,大可繼續持有,享受配息,不必隨意將其換成其他標的。

2.長期績效為選基準則:選對產品遠比市場風向更重要。雖然同為高股息策略,不同ETF之間的編制規則、選股偏好各有不同,導致績效表現每年起伏不定。建議投資人挑選長期績效穩健、編制具競爭力的產品來長抱。

例如,觀察過去幾年的排名,00713表現相對平穩,總能維持在中上水準;00731與00878長期報酬也名列前茅。在新掛牌基金中,00918因填息紀錄佳、績效出色而冒起,今年以來表現甚至超越不少老牌ETF。若未來能持續保持競爭力,也值得納入觀察清單。總之,要著眼3年、5年的報酬排名,選擇「長跑贏家」,才能避免只享配息卻賠掉價差的遺憾。

3.掌握低波動下的加碼時機:因高股息ETF波動率較低,價格通常不會大起大落,逢低承接需有耐心。專家提供一個分批布局的實用技巧:每當股價較前高回檔約2.5%時可考慮買進一筆,以此類推。具體而言,可將上次買進價×0.975作為下一筆的委買目標價。

由於高股息ETF很少出現像電子股那樣單日大跌5%的情形,採用2%~3%的漸進修正幅度作為買點,有助於在細水長流中累積部位,同時降低平均成本。例如,若某檔ETF先前高點為20元,回跌2.5%至19.5元時可加碼一些,之後若再跌至約19元再加碼,以此分段布局而非一次重壓。

總而言之,近期高股息ETF雖然面臨績效不如人意、配息縮減等挑戰,但並不意味著這類產品失去了存在價值。對許多強調現金流的投資人來說,高股息ETF依舊是重要的收益工具。未來隨著市場輪動,價值型高息股有望重拾漲勢,而監管單位的新規範也將使配息資訊更透明、機制更健全。投資人在做出任何調整前,宜審慎衡量自身需求與產品特性,不隨波逐流。只要策略運用得宜,高股息ETF依然能夠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替投資組合持續穩穩地帶來現金收益。

本文獲「股股知識庫」授權轉載,原文:高股息ETF翻車「三大主因」? 配息爭議與投資憂慮:這幾檔ETF低波表現佳

延伸閱讀
配息基準日、最後過戶日是什麼?領股利何時要買進、如何查詢除權息日程
核能概念股是什麼?台灣小型核電概念股有哪些?
00919配息不縮水,未來還能維持高水準?拆解00919配息續航力的2大關鍵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