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創辦人及執行長
輔導企業經驗逾20年,授課企業達500家
曾任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
榮獲「卓越工程師獎、台積師鐸獎」
「國際PJ法」創辦人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職場冰淇淋》Podcast節目主持人
著有《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思維的良率》、《思維的製程》
線上課程:台積電前主管彭建文教你:20種高效能思維工作術
摘要
活在未來,就是提前為夢想與目標做具體的準備,讓未來的路走得穩健。本文故事作者以兒子準備大學備審資料為例,強調早做規畫的重要性。想培養長遠思考習慣,可透過建立目標感、情境練習、累積成就感來實踐。成功的人不是比較厲害,而是比別人早開始準備,累積小成果,讓未來不焦慮。
請問你有活在未來嗎?這是我這陣子在企業授課很常講的一句話,提早為夢想搭橋的人,走起路來,比誰都穩。
什麼叫活在未來?這個故事教會了我一生都受用的事,讓我來說這個故事。
這陣子我們家兒子通過了大學學測第一關的考試,接著要進行第二關的備審資料,家裡有孩子準備過的人都知道,第二關要準備非常多的資料,這其中有包含,你在高中時期有沒有自主學習或得到一些獎項的紀錄,這個時候兒子就非常開心,因為自己很幸運,在高中時期有參加一些比賽,也有兩份自主學習,還有一份是跟爸爸學的解決問題的PJ法。
但相對他的同學,兒子就跟我說,他有一個很好的同學,現在要準備資料,才發現高中時期,幾乎資料很少,也沒有參加比賽,然後自主學習也沒有很有系統在學習,現在就很懊惱,為什麼高中的時候沒有把它準備下來,現在要用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資料可以使用。
母親聽到這一段話,就馬上接著說:「哥哥,你看那個時候,媽媽是不是很堅持,在你高一的時候,硬要你去參加英文比賽,還有你的自主學習,爸爸也說你不能隨便做,既然要做自主學習,我們就要想好我們要做什麼,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準備了兩個主題,一個是跟爸爸學PJ法,訓練自己解決問題有系統有邏輯來拆解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從經濟日報的降息社論,來當作你第二份的自主學習。」
還記得那時候媽媽,叫你做這件事情,你還很抗拒,你說同學都沒有人在做,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等到時候,遇到了再隨便生一個就好啦。
是你規畫了未來,還是等著未來來打擊你?
現在事後證明媽媽的堅持是對的,而你雖然很抗拒,但終究還是要去完成,其實這也是件很棒的事情。這不就是活在未來嗎?想要好的未來,現在就要準備。當你在高一的時候,你就要想好3年後的學測,會準備這些東西,那為什麼不從高一開始好好的做呢?如果當時你沒做,現在你才要開始做真的是來不及,而且你要申請好的學校也不見得會錄取,因為這些的資料,教授看得出來你是扎扎實實地做,還是很敷衍,還是透過AI做出來的。
但其實這就是活在未來,你有沒有提前做準備。成功的人,總是提早看到別人還沒看見的事情,不是成功的人比你厲害,是他們比你早開始。
台積電前主管公開:最高效率工作術
這就好比從小到大,為了讓你們的近視度數不要加深,我們選擇了要帶角膜塑型,而且不知道哥哥你清楚嗎?你們每次角膜塑形都需要定期回診檢查,這個回診其實都要事先去預約,由於媽媽都活在未來,因此媽媽在預約眼科的時候,都用一年的時間來做預約,不然,你們有可能每次去看眼科的時候,都是掛前面幾名嗎?根本也不會讓你們等到時間,效率也非常好,每一次看眼科時間30分以內一定會結束,這就是活在未來,事先做準備,把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物上。
就是生活的一個很好的實證,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如果你不想每次遇到很多事情,都手忙腳,提前做準備是必要的,那至於要提前多久呢?那就要看事情的本身。
難道你希望去做眼科檢查的時候,前一、兩個禮拜來預約嗎?其實也不見得預約的到,因為你抓的前置時間都太短了,幹嘛,讓自己的生活弄得那麼焦慮呢?所以活在未來,指的是看任何事情都要看比較長遠,規畫任何事情也要規畫比較長遠。
那要如何培養一個人,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有長遠的規畫呢?在此提供3種方式,就是目標感+練習感+成就感,這三感結合,就能慢慢培養出「自然會從長遠思考」的習慣。
1.建立目標思維
在看每件事時,不只想到「現在要做什麼」,而是多問自己:「我希望1年後、3年後這件事變成什麼樣?」習慣先設定終點,才決定當下的行動。讓他「看見」長遠的好處,短視的人通常是因為看不到長遠帶來的好處。
他們把事情分成短期、中期、長期來規畫,比如:「這個專案,3個月內達到什麼?6個月要完成什麼?1年要完成什麼?」,用「時間軸思考」去看事情,就自然會拉長眼光。用簡單圖表或數字,讓他們「看見」如果累積3年會有什麼巨大變化,讓未來變得可以觸摸。重點是讓長遠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到的利益」。
2.想像各種未來可能,並規畫應對
讓他們練習不同的「如果…那麼…」情境,想像各種未來可能,多做情境演練,並規畫應對。這可以幫助他們發現,當下的決策會如何影響長遠發展。例如:如果我提早幾年時間來學習英文,那麼現在我的英文一定非常好,或者說,如果我希望未來可以進入外商上班,現在的我就要開始把英文準備好。也可以分享成功的故事,反思如何可以更好。
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多分享自己怎麼做長遠規畫、怎麼調整計畫,讓他們耳濡目染,做個好榜樣,也可以帶著他們事後一起檢討:「當初為什麼這樣規畫?結果如何?下次怎麼更好?」,讓他體會到「眼前利益其實是陷阱」。
3.建立成長思維,鼓勵成就與耐心
長遠規畫需要抗拒短期誘因。可以設計一些需要累積才能看到成果的小挑戰(比如:存錢目標、學習目標),讓他們體會「慢慢來比較快」的成就感,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他們的小小成就感。分階段設定目標,只要有成長,就給獎勵,建立成長思維,鼓勵成就。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視挑戰為學習的機會,並且相信自己可以隨著努力而不斷成長,即便失敗也會從中學習。
以上,就是目標感+練習感+成就感,這三感結合,就能慢慢培養出「自然會從長遠思考」的習慣。因此想要未來不焦慮,今天就要提前準備。成功的人,不是到了關鍵時刻才倉促應對,而是早已默默累積。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現在的每一步,都是未來成功的伏筆。
延伸閱讀
超實用的國際PJ法8步驟
想當主管必學!主管的終極目標:讓團隊「不需要你」,卻能高效運作!
主管愈忙碌就愈難「帶人」?用「教練式對話」,讓團隊更強大
小檔案_彭建文

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創辦人及執行長
輔導企業經驗逾20年,授課企業達500家
曾任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
榮獲「卓越工程師獎、台積師鐸獎」
「國際PJ法」創辦人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職場冰淇淋》Podcast節目主持人
著有《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思維的良率》、《思維的製程》
線上課程:台積電前主管彭建文教你:20種高效能思維工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