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目前存款利率過低,想「積極投資」?有這種想法,小心越變越窮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當然,很多公司是沒有能力做到以上的,於是乎,有很多的投資銀行開始介入,隨著他們客戶「多角化」的愈來愈豐富,這些投資銀行也開始慢慢質變,他們不再只是過去單純的顧問諮詢或承銷的工作,他們從客戶中也可以得知一些消息,於是乾脆自己跳下來作投資方的角色,同時間,透過金融創新,他們也可以因應客戶需求創造商品,一方面是球員,一方面也是裁判,再配合上高桿杆的融資,這些投資銀行家和他們旗下員工每年都獲得驚人的財富。

正因為愈來愈多人的財富形成歸因於投資市場,因此每當有個風吹草動,執政政府第一個作為就是降低利率,長時間的低利率造就出來龐大資金,但是和傳統不同的是,這些錢並沒有投入生產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投資的獲益更高,回收更快,於是這些資金開始湧入了股票、房地產、商品或是特定國家貨幣,帶動了這些商品的上揚,這些東西的上漲,又讓更多的人也加入了這個遊戲,漸漸地,全世界都開始瀰漫在一種不勞而獲的心理。我們父執輩,甚至數百年來的諄諄告誡,財富來自辛勤工作,來自節儉累積,在今天看來都成了笑話。

為什麼要努力工作?工作那麼難找,老闆那麼刻薄,更何況抱著一份死薪水,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資產的增值,如果不想辦法從資本市場上賺錢,可能馬上就會淪為下流階級。因此,這個世界出現了許多顯學,「不要為錢工作,要讓錢為你工作」,這是約十年前,來自《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作者給大家的觀念,或是理財專員最愛說的,「人不理財,財不理人」,在在都提醒著我們,傳統那種抱著一份工作,努力向上等待升遷,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進而,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或是愈來愈多的企業投入了這種不是生產,只是單純從買進賣出賺取價差的工作之中。

大家都去投資,那麼誰要來生產?如果這個問題拿到歐美去問,應該得到的答案都是Asian。不難理解,因為歐美的GDP有很高的比例是來自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因此,當這波金融風暴來襲時(編按:本文撰於2010年7月),缺乏了製造業的支撐,歐美的失業率一直降不下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甚至是後繼的韓國和台灣,因為如果你拿一樣的問題去問這些地方的人,他們會告訴你:China。

但是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過度的資金湧入,加上現代大家都想賺QUICK MONEY,這些錢開始在中國各地炒股炒房,結果是房地產的炒作,從一線城市炒到二線,二線炒到三線,最後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房價都出現了數倍的成長,而這些房地產價格的成長帶來了財富的幻覺,所有人都有了數百萬以至數億元的身價,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因為某種程度解決了這個世界過度生產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如我之前在「下一個波沫-中國」裡說的,萬一有一天房價股價不再大幅上漲時,那這些建構在幻覺的財富怎麼辦?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