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力照顧母親10多年,其他兄弟姐妹都不管...律師給4建議:必要時可採取訴訟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摘要

本文中70歲張阿姨獨力照顧母親10多年,經濟與心力俱疲,妹妹卻長年未盡扶養義務。她求助律師,希望依《民法》請求共同分擔母親生活與醫療費用。

如今年邁、健康開始出現狀況的張阿姨,來到律師事務所的這一刻,不是為了「要錢」,而希望扶養責任能被公平分擔,好讓她不必獨撐,也讓母親的照顧,不只是一個人的責任與犧牲。

法律上的4項建議

我和阿姨討論後,給了她幾項建議:

1.持續搜集支出紀錄:包括醫療、住宿、照顧支出明細,有單據就儘量取得單據,平常養成記帳的習慣,作為證據。

2.提出書面扶養請求(發律師存證信函):明確向姐妹說明過去支出與付出,要求依能力共同分擔扶養費。

3.先行協商:可先透過溝通或調解,促成姐妹承擔一部分的母親生活開銷。

4.必要時採取訴訟:若協商無果,甚至姐妹收到我方的律師存證信函之後,相應不理,沒有回應,則建議透過法院請求扶養費(包含張阿姨過去15年代墊的款項;還有90歲張媽媽,未來的生活費,但必須她願意,或是張阿姨成為媽媽的監護人),更保障長輩生活所需。

更深層的社會反思

透過這段對話,我想分享的是:
這不單是法律權益的落實,更是一份親情與責任的檢視。若因為部分家人的消失或不作為,讓照顧責任輪落到一人或少數人身上,過度疲累、感情漸漸變質,最後來到法律面前,就真的不只是救濟,也是一種悲傷的告白。甚至許多主要照顧者,在單獨照顧多年之後,自己的經濟面及心理層面,也都出現狀況,需要他人協助,這是必須及早處理的問題。更衍伸的思考是,單身貴族,未來沒有子女可以分擔照顧之責,自己的財務與健康規畫,就需要更加重視的為自己超前部署!

我想,張阿姨真正想要的是:「我的付出,是值得被看見,被尊重,也是該被平衡的。」

法律小提醒:扶養義務相關條文

根據《中華民國民法》:
第1114條
「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
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
三、兄弟姊妹相互間。
四、家長家屬相互間。」

第1115條
「I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
二、直系血親尊親屬。
三、家長。
四、兄弟姊妹。
五、家屬。
六、子婦、女婿。
七、夫妻之父母。
II同係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
III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父母子女(直系血親),以及兄弟姐妹之間,是互相負扶養義務的!
而且,負扶養義務的人,和繼承遺產的人一樣,是有先後順序的!
第一順位是直系血親卑親屬要扶養,舉例:如果阿嬤今天需要被扶養,第一順位要找子女養,其次才是孫子女(含外孫子女)。

第1117條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這一條規定非常重要!
今天如果是父母要求子女扶養,只要父母本身符合『不能維持生活』的要件,就能要求孩子扶養!

第1119條
「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
換言之,照顧父母不是某一個子女的責任,而是所有子女共同的義務。若其中一人長期單獨負擔,依法可請求其他兄弟姊妹分擔扶養費。

本文獲「明恩法律事務所-天使律師說故事」授權轉載,原文:一場不公平的扶養之路,一個年長女兒的心聲與法律期待

延伸閱讀
一紙遺囑的份量...寫下媽媽的依靠與心酸:遺產不留給不孝的兒女可以嗎?
那一筆「媽媽的錢」無法處理...沒有寫下來的遺產,是兄弟姐妹間心中的疙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