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臺大財務金融系高材生,在邁入30歲前,職涯大轉彎,各自告別年薪百萬的金飯碗,捲起衣袖當起現代農夫。於2010年合資500萬元創立綠藤生機,以生產「活芽菜」為起點,推廣「產地即餐桌」的新概念,希望傳遞給消費者「真實、健康的永續生活型態」。
綠藤生機的故事,要從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說起。鄭涵睿的爸媽是臺大園藝系教授鄭正勇、林碧霞,在耳濡目染下他接觸到芽菜,加上自我期許工作能兼顧「自我實現、賺錢與社會意義」,毅然放棄外商銀行高薪,投入有機農業,還拉了兩個同學一起撩落去。
主導產品研發與營運管理的廖怡雯,原先在外商投信公司當研究員,而綠藤農場負責人許偉哲則曾任職壽險公司。兩人當初衝著鄭涵睿一句:「要開一家對社會有貢獻的公司」,便瀟灑跳脫與數字為伍的金融圈。
嘗試過1,000種以上種子與100種以上栽植方式,在第一年就燒掉200萬元,卻未澆熄他們的熱情。從不懂種菜,到種出直挺挺的芽菜;從不會賣菜,到勤跑市集叫賣,執著地敲開生機門。
打造「產地即餐桌」的概念種菜畢竟與財金有不小差距,綠藤第一年開發產品的成功率不到一半,三位創辦人痛定思痛,發揮數據分析能力,經多次實驗,找出最適合芽菜生長的溫度與濕度,並在鄭正勇、林碧霞博士指導下,運用加壓方式,促使芽菜更加茁壯。
以「活的狀態」販售,放在冰箱仍可繼續成長,整株皆可生食,保留100%營養,創造出「產地即餐桌」的教育意涵,也因為運送距離縮短了,達到減少碳足跡的效果。
綠藤第二個關卡是「不會賣菜」。三人過去從事金融業時,大都對著電腦工作,不習慣面對人群,花了點時間調整,才放下身段彎腰兜售,「綠藤起初是靠跑市集活過來的。」綠藤生機行銷經理王滋鮮說,創辦人在市集結識一些貴人,進而打入有機通路。
但臺灣消費者偏好熟食,不習慣吃生菜沙拉,綠藤目前在行銷上仍有待努力,除了B2C(消費者通路),也透過B2B(餐廳通路)間接推廣給消費者。
另外,他們也勤加走訪小學宣導「食育」,帶小朋友認識真正的食物。2013年,綠藤更將理念延伸,推出以芽菜萃取為概念的清潔保養品牌,捨棄矽靈、化學香料、防腐劑等不易被環境分解、對人體較有負擔的原料,從植物中找出配方,並透過試用包推廣、社群口碑推薦,產品有爆發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