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有的經理人特別熟悉某個產業,有的經理人則專注於觀察整個大環境的景氣循環。經理人的門派和招式眾多,但是目的都是在追求高報酬,所以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經理人是整個基金的靈魂,與其說要怎麼挑基金,還不如好好挑對一個經理人。
偏偏,經理人卻是基金資訊中最神秘的一個環節。
坊間有許多的挑選基金的書籍,但關於如何「挑選基金經理人」的篇幅卻少得可憐,造成投資人對左右基金表現最關鍵的經理人其實是最不瞭解的,結果還是只能用過去的表現來挑基金。
像是「四四三三法則」就是以不同時間的績效排名來篩選出「過去」表現良好的基金,因為有明確的篩選標準,再加上是台大教授所建議的基金挑選法,所以相當知名而流行,但是卻禁不起回測(編按:回測,舉例來說,若在每一年的一月,都用四四三三法則檢視市場上所有的基金,很可能每一年挑出來的績效排行榜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四四三三法則多半只能看出「短期」的熱門基金。)
其實讀一下基金的警語就知道為什麼了:「基金以往的績效不代表未來投資之表現,投資人應慎選投資標的。」那麼,除了四四三三,還有什麼其他可以用拿挑選基金的方法嗎?
沒有!
這是一個一般散戶不想看到、金融產業人士不想承認的答案。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挑選出好基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