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2016年10月秋風颯爽,兩位內科醫師同學和一位外科醫師同學精心籌劃9個月的「台北醫學院入學50週年同學會」隆重展開,國內外83位同學連同眷屬共129人,參與這場獨具創意的聚會。

許多同學畢業後就沒見過面,因此大家都掛個名牌。有人凍齡,一照面就能叫出名字;有些經過歲月洗禮,仔細端詳才能看出昔日面貌。

一位眼科醫師同學獨挑大梁,編製精美彩色紀念專刊,每位同學佔1~2頁篇幅,學士照、近照並陳,並加上得意生活照,回味無窮。封面是當年畢業旅行在阿里山神木前拍的團體照;如今神木被放倒,青春年少都成了熟男熟女。

共同的語言:幸福、感恩

在「友誼地長天久」的悠揚樂聲中開啟序幕,先追思11位已往生的同學,接著每個人按學號上台,限定在10分鐘內談家庭、事業、興趣及分享人生智慧。有人準備生動的簡報、有人隨興而談,有人風趣、也有人緊張,都顯得誠摯、自信與滿足。如今坐六望七,大致塵埃落定,好比湍急水流逐漸趨緩,心中靜好,胸襟包容、不需比較,既讚賞同學們的成就,也珍惜自己走過的足跡。

同學們專長於不同科別、場域,不論開業有成、行醫偏鄉、進入公職或任教於醫學中心,各領風騷。大家共同的語言是幸福和感恩,感謝另一半或細心照料家庭,或共同打拚事業,牽手走過數十年。當年的3對「班對」上台互相感謝,伉儷情深,特別溫馨動人。

「我們是幸運美好的一代,」一位內科醫師同學的話最引起共鳴。的確,我們沒經歷戰亂,能專心念書,剛行醫時受的是「望聞問切」與病情分析的傳統醫學教育,累積臨床經驗;接著與科技接軌,各種掃描儀器與基因生物檢測接踵而來,學習上網閱讀醫學期刊,終身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而今,老來難免生病,醫療資源豐富,更受惠良多。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