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偏頭痛在國內盛行率近1成,但調查顯示1/3民眾認為不須為此就醫。醫師指出,偏頭痛不只是症狀而是慢性疾病,長期吞止痛藥反可能造成頭越來越痛,可就醫尋求預防性治療。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今天公布偏頭痛認知調查結果,理事長潘怡伶說明,調查國內1012名20歲以上民眾,其中73%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67.5%頭痛患者會須要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個人1個月會要請3.22天病假。
調查並顯示,90.2%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可能嚴重影響個人生活,患者中68.7%會尋求按摩等方式改善,其中1成民眾每月此花費超過新台幣5000元;且近1/3民眾認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不須為此就醫,34.1%會自行買止痛藥吃,不知道長期頻繁使用止痛藥會導致偏頭痛惡化者則占32.7%。
潘怡伶分享,自己本來每週會有約4天頭痛,過去都會按摩舒緩,加上身邊很多人也有頭痛問題,但大家都不清楚「原來可以不會頭痛」;直到這次舉辦問卷調查,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偏頭痛患者。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國內偏頭痛盛行率為9.1%,且以女性為大宗,女性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3倍,其中20至40歲女性平均每5人就有1名患偏頭痛。
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指出,一般人常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但其實這是慢性疾病,且具遺傳性。
偏頭痛症狀,林志豪說明,為有脈搏性跳痛感單側頭痛,運動、活動時會加遽,或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時間維持半天到3天,每月超過5次,嚴重時可能雙側或整個頭都痛,若每月超過15天、維持時間超過3個月,則為慢性偏頭痛。
林志豪提醒,不少偏頭痛患者會自行購買止痛藥來吃,但若每個月使用止痛藥多於8天,就是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藥物越吃越沒效、頭痛越來越嚴重。
偏頭痛治療,林志豪說,非藥物部分可透過放鬆壓力、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健康飲食、勤做頭痛日記了解誘發因子等方式改善;藥物治療,除發作時使用止痛藥,更有口服預防性藥物,平均可減少一半以上的頭痛發作天數,此外也有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或口服的CGRP拮抗劑藥物等藥物可選擇。
延伸閱讀
食安問題連環爆!食物中毒,這3種保險竟然可以賠?
住院2星期花4萬、白內障手術花7萬...老後,什麼都要花錢,我們該如何因應?
小檔案_中央社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