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台股大漲逾3000點,多頭還能走多久?AI熱潮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目前任職於證券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2024年對多數投資者而言,應該沒有人預想到今年會有這麼好的報酬成績。

5月23日這天,是2024年的「第100個交易日」。

回顧今年前100個交易日,2024年充滿了風險和機會,隨著各大量販超市推出粽子優惠,也標誌著端午節鄰近的夏季即將登場,台股加權指數短短5個月,就從去(2023)年年底的1萬7,930點向上衝破2萬1,565點、上漲20.7%。

這個漲幅早已打破各大投行機構在去年年底對台股所設立的展望,即使今年還沒結束,但台股幾乎站在AI產業革新的風口上,下半年仍值得期待。

股市的「百日行情」,是多頭牛市的先行指標?

美國標普500(S&P 500)指數在前100個交易日內也上漲超過10%,這遠高於過去歷年的全年平均水準。

從數據上來看,自1950年來當標普500指數在前100個交易日內上漲至少10%後,後續指數全年的平均報酬率約為25%。你可能感覺到熟悉,因為去年的同一時點,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8%,並在全年收盤時幾乎精確地達到25%的漲幅。

雖然過去的表現無法代表未來的結果,但目前股市的強勁增長皆來自強勁的基本面支撐,如此強勁的增長也意味著下半年市場仍可能保持強勢。


有趣的是,標普500指數在2024年來已經創下了大約25次的新高。過往標普500指數創下新高的年份,全年平均大約30次,但像今年這樣的狀況並不多見,光是前5個月就已快接近全年度的水平,每當指數在年初創下這麼多歷史新高時,全年通常會創下超過50次的新高紀錄。

市場總是跌破眾人眼鏡

年初時,投資者認為聯準會(Fed)將降息超過150個基點(bps),而經濟學家預測通膨會順利降至接近2%。各大投行的分析師預測,這將推動標普500指數在年底達到大約4,800 點。

然而,如今聯準會今年可能只會降息1次~2次,且降息的時點一延再延。通膨尚未跌破 3%,而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上升了60個基點,中期公債指數目前下跌3.28%(以IEF ETF統計),當大家去年年底認為股市漲過頭且債券已經築底時,市場始終與你想的不一樣,債券市場仍在低谷盤旋,而股市持續創新高。

「AI浪潮」不再是2000年的網路泡沫

從近期多家科技巨頭與台灣供應鏈的財報可以觀察到,「強勁的需求」與「利潤增長」是股價上漲的最有力支撐。

標普500指數的公司正經歷近2年來最佳的收益時期,整體利潤比去年增長了6%。「美股七騎士」帶動了一切的增長,但更廣泛的增長趨勢也逐漸成形,標普500指數所有11個產業的財報數據都超出預期,其中有8個產業的利潤在成長。

從標普500等權重指數觀察,年初至今上漲約5%,而依市值加權的標普500指數上漲約12.1%,表示今年的漲幅貢獻不再僅集中在「美股七騎士」,更是來自所有產業的貢獻。人工智慧不再是炒作,第4次工業革命正在上演,但現在仍很初期階段。

被高盛號稱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輝達(NVIDIA), 才剛剛以優異的成績結束2024年第1季度的財報。它在各項指標上均超出大家預期,表示AI產品的需求不是曇花一現。

你敢相信嗎?輝達在1年前,因為預測下一季度110億美元的營收而驚呆了所有投資人,短短1年過去,輝達表示2024年第2季的營收預估達280億美元,此外,其股價在這段時間上漲了超過200%,且其估值實際上已經下降,本益比從超過60倍的數字降至現在的35倍左右。


呼應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的話:「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並將生產一種新商品:人工智慧。」目前,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正從創新核心的科技巨頭,蔓延到對數據中心和電力傳輸的需求,從今年標普500指數前10名報酬排名觀察,其中有5家是公用事業和工業公司。

AI的產業革新仍處於早期階段,實際的生活應用都尚未實現,目前多數的需求都來自企業端的嘗試與研發,影響不會在一夜之間顯現,但同時,輝達的成績已儼然成為了AI和整體市場的重要試金石,也增強了大家對強勁經濟和強勁市場的信心。

股市總是領先產業與總經數據

股價的表現總領先企業財報或總體經濟6個月~9個月不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去年懷疑AI股在吹泡泡的原因,當你要等到數字都開獎後再進行決策,股價已經反應完畢。

產業分析是一種實力,但有時也要靠運氣,更多時候你要充滿樂觀的想像力。

經過100天,台股、美股在2024年開頭展現出強勁的走勢。儘管下半年面臨許多挑戰,像是美國總統大選、能源飆漲通膨無法降溫、地緣衝突持續燃燒等…,市場依然因為強勁的利潤支撐而持續增長,但要留意的風險是,短期爬得愈高、摔得愈快愈重。

股價的修正總是常態,遇到時更別驚慌,唯有提前擬定各種市況變化,我們才更有機會長期待在市場享受複利的果實。

延伸閱讀
為什麼投資總是「大賠小賺」?分析師曝:5大常見的錯誤決策是主因
市場牛氣沖天,多元資產配置成績效絆腳石?為什麼多元資產投資是穩健投資的根本?
你買的高股息產品和你想的一樣嗎?高股息分3類!高股息報酬真能打敗市值型?
巴菲特致波克夏股東信》長期投資,市場的震盪與你無關?從股東信中學會的4大觀念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