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StockFeel 股感是以普惠金融為核心的財經平台,全新上線筆記影音,透過影音介紹民生熱議與投資理財知識。股感透過資訊設計讓用戶產生興趣,透過客製化學習系統引導用戶啟動投資旅程,下個階段我們將透過 Fintech 互動體驗輔助投資者進行交易決策,朝「實現互聯網金融場域」目標前進。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根據主計總處的新聞稿,由於「我國高齡人口(65歲以上)比重日益提升,加上高齡家庭消費結構與全體家庭未盡相同」,因此政府另外編列「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 」,反映特定年齡族群面臨的物價狀態。自2024年起,主計總處公布「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媒體上的「老年通膨率 」。

老年通膨率是什麼?

「老年通膨率」並不是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沒有一個教科書對於「老年通膨率」有定義,實際上應該是「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

「高齡家庭」的定義為「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 」;「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按照主計總處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權重來分類不同的商品。因此,「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的是,當我國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在商品市場消費時,這些人面臨的物價變化。

高齡家庭在飲食、居住、醫療的開銷,比全體家庭多

參考資料:行政院主計總處

上圖顯示,主計總處認為65歲以上的人口在飲食、居住、醫療方面的開銷會比全體家庭多,因此三者的總權重提升近15 %,占比逾三分之二;衣著、交通、娛樂方面,主計總處認為65歲以上的人口較不會從事相關消費,因此總共調降12%。
簡而言之,在主計總處的調節之下,「老年通膨率」對於飯、房、藥的價格彈性較為敏感。

因此,當媒體得出類似「老年家庭面臨較大的通膨壓力」或「意味高齡者得忍受比一般家庭更高的通膨壓力」的結論時,其實是忽略主計總處調節後的比率。

高的「老年通膨率」只能反映出新的調節通貨膨脹率,不必然反映出65歲以上人口的經濟狀態:當人們用「年齡」來看待消費人口,就忽略了每個「年齡」段依然有不同的「收入分布」。需要搭配65歲以上人口的「賦稅」、「儲蓄率」、「所得成長」,才能對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有較為全貌的理解。

人口老齡化是什麼?

國家需要另列「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國邁入「超高齡社會」。

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在明年(2025 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的定義是「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20%」,也就是說,在和平東路和羅斯福路的十字路口前,是一對白髮夫妻站在星巴克前面放閃的機會愈來愈大,忠孝東路4段553巷的義式料理餐廳,一個4人桌可能坐的都是兒孫在美國、日本、中國工作的銀髮貴婦。

中華民國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只要我們願意在公車上、捷運上放下手機,就會發現一排乘客裡,老人的比例比10年前多更多。

由於生理因素,高齡人口參與勞動的比率必定愈來愈低。有鑑於近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政府在今年年初表示,「政府樂見退撫給與能有所調升,並以不低於4%為目標,避免物價波動對於退休人員的生活造成影響。」

參考資料:
●「自113年起按年編布我國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2023年8月18日,行政院主計總處。
●「112年老年通膨率2.8%,高於平均通膨率」,2023年1月5日,工商時報。
●「行政院:軍公教月退金調升不低於 4 %,儘早完成相關程序」,2024年1月5日,自由時報。
●「食物、照顧漲,長輩通膨壓力更大」,2024年1月6日,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CPI|CPI是什麼?美國CPI介紹!消費者物價指數懶人包!
PCE個人消費支出是什麼?PCE指數意義?與CPI差別為何?

本文獲「股感知識庫」授權轉載,原文:人口老齡化:老年通膨率與上調的退休金,發生了什麼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