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投資人在存ETF時,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看好的ETF在我買進之後,價格就咻咻咻地一直上漲,我應該要繼續存這檔ETF?還是應該要換一檔ETF來存?」
多數投資人還是習慣以整張為單位交易
其實,面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考慮換個標的來存。坦白講,大部分人在做投資的時候,都習慣是以「買進/賣出整張ETF」。就算是現在零股交易已經非常方便,許多投資人在交易的邏輯上,仍以整張作為主要考量。而且,我發現在很多討論區裡面,只要涉及到存股議題時,也都是以張數多寡作為討論基準。
所以,如果投資人今天遇到,過去看好並且買進的ETF,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若還想要繼續購買整張ETF的話,投入的金額也會一起增加,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原本的生活品質。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每個月的月薪是6萬元,原本看好的ETF,價格是20元,那每個月大概只需要花1/3的薪水,也就是2萬元來投資就可以了。結果誰料到,這檔ETF在投資人買進之後表現超好,深受各界人士歡迎,價格也從20元慢慢起漲,來到50元。那這時候,如果還是想要買進1整張ETF的話,就必須要花每月薪水的5/6,也就是5萬元才能買到。
原本投資人買1張ETF,只需要花2萬元去投資,薪水剩下的4萬元還可以拿去維持日常生活開銷。那如果今天ETF價格從20元變成50元,投資的錢就要從2萬元暴增成5萬元,日常生活開銷只剩1萬元。你覺得這有可能嗎?不可能吧!
看到這,就有人會出聲反駁,如果ETF價格上升,那我就不存整張ETF,改存零股ETF就好了啊!例如,ETF價格從20元漲到50元,但我同樣投資2萬元去買ETF,只是從每月買進1張ETF變成買進400股ETF這樣。
其實我必須老實講,這樣做是改變原本的存股思維,因為對於習慣存整張ETF的人來說,改存零股就等於改變過去的投資習慣。而只要是人類,其實就沒有那麼喜歡「改變」這件事情,無論是改變什麼。所以,雖然只是從存整張ETF變成存零股ETF,但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雖然投入的資金是一樣的,但買入的單位由張數變成股數,實際執行起來是不開心的。
就好比我有一位朋友,他存ETF也都喜歡存整張的,如果要他改存零股的話,他完全辦不到。因為他只要看到戶頭裡的股數不是整股(即1,000股),心情就會不好。所以,他只要看到戶頭裡有零股,他要嘛就是把剩下的零股買進來,把它變成整股(例如原本戶頭是400股,就再買600股進來,湊1,000股),或者就是選擇把零股賣掉,眼不見為淨這樣。
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投資人還能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可以選擇同性質,但是價格比較低的ETF產品就好了。為什麼?只要是同性質的ETF,就代表它們所追蹤的標的和選股邏輯是類似的,報酬率自然也會相當(詳見圖1)。那既然報酬率差不多的話,幹嘛不挑價格尚未累積上去的來買呢?
舉例來說,同樣是追蹤台股表現的市值型ETF,最老牌的元大台灣50(0050),從2003年年中就發行了,它的價格也從原本的37元左右,累積到現在(2024年年初)已經來到135元左右。這代表如果想要買進1整張0050的話,2003年年中買的話,只要花3萬7,000元,但到2024年年初,想買1整張0050,就必須花13萬5,000元才可以。
那如果同樣是追蹤台股表現的市值型ETF,例如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它的價格又是多少呢?00850在2019年8月發行的時候,價格大約是20元,現在價格則大約接近35元。其他像是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2023年3月發行時,價格約15元,現在價格大約是17元左右。
上面這一堆數字代表什麼意思?代表說,今天如果同樣投資人想要買1整張與台股有關的市值型ETF,可以不用花13萬5,000元去買0050,而是可以改用更便宜的價格,例如花3萬5,000元去買00850,或者是花約1萬7,000元去買00922、00923。
買同性質但價格較低的ETF,可享2好處
那用更便宜的價格去買同性質的ETF有什麼好處呢?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至少可以獲得下面2個好處:
1.相同的錢可以買進更多張數,處分彈性較大
前文說,現在買進1張0050,需要花13萬5,000元,那如果拿這筆錢去買00850呢,可以買幾張?答案是3張又857股。那假如去買更便宜的00922和00923呢,可以買幾張?答案是約7張又941股。
同樣的報酬率下,使用同樣的金額去買,甲只能買1張,乙可以買進3張,丙則可以買進7張,誰的「處分彈性」比較大?當然是買7張的丙,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