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是一場個人意志力的戰鬥...「棉花糖大師」教你用這一招無痛存錢!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如今在紐約大學任教的哈爾. 賀斯菲爾德(Hal Hershfield),2009 年在史丹佛大學讀大學時,曾跟他的同學做過這項研究。他們發現,當我們想到未來的自己時,不但感覺不一樣,連大腦活動的情況也不同。但這之中也存在著個人差異,有些人在想像未來自我時,情感反應較大,表示現在和未來的自我比較貼合;而有些人則是把未來的自己當作是陌生人。

同樣的團隊還研究了舊金山灣區男性( 平均54 歲) 的財務決策。那些認為現在與未來自我重疊較大的受測者,不但比較重視延宕的大獎勵,不受眼前小獎勵誘惑;且長期來看,也的確累積了較多資產(多種來源的淨值)。我讀到賀斯菲爾德的研究後,馬上提醒自己要重新檢查退休金計畫的狀況。

現在的金錢與未來的退休金計畫

數十年後,當他們要做出退休金計畫的選擇時,也必須努力設想自己老年時的情況;這不能只是泛泛地空想,而是要十分具體地想像,貼近實際置身於其中的感受。當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必須想得夠遠,才能在啟動退休金計畫的401(k) 表格上進行勾選。

正如學齡前兒童等待兩顆棉花糖的意願和能耐,是取決於他們在心理上如何呈現那些點心;年輕的成年人在設想自己的未來時,也要看他們在心理上是如何呈現那個遙遠的自我。為了探討這一點,賀斯菲爾德及其團隊開始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看他們在做財務決策時,對於未來退休時的自我如何呈現。

首先,研究人員會要求每個參與者提供一張自己現在的照片,然後根據相片創造出一個分身影像(即數位影像)。有些受測者選用的分身影像就是目前的年紀;另一些人則選用年紀老一點的樣子,大概是68 歲。然後大家使用一個刻度表來表示自己願意從薪水裡提撥多少比例投入退休金帳戶。

受測者在決定刻度表時,會看到自己現在或年老的樣子。那些看到自己老年模樣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提撥比例嗎?沒錯。相對於那些只看到自己現在模樣的人,那些看到自己老年模樣的受測者,會多存30%的錢。

這個研究的想法是,如果你在情感上與未來自我更貼近,就越能為未來做考慮和盤算,願意從現在收入提撥更多錢給未來。賀斯菲爾德及其團隊現在也正在研究,如果不是在假設狀況的實驗室裡,而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未來自我的呈現是否也會影響我們的存錢意願,特別是提撥給退休金帳戶。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