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耶,我的信用紀錄良好,收入也穩定,為何房貸還是辦不下來?

說起買房子,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與其被恐懼和貪婪淹沒,不如學會看屋和議價技巧,理性評估。人氣講師邱愛莉分享看屋、議價技巧與理財心法,幫你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買屋夢想。

2018年新書《小資族大翻身》甫出版即榮登暢銷榜,無私分享8年從20萬滾出資產4000萬的賺錢筆記。

來源:Jonathan Rolande@flickr,CC BY 2.0
圖片放大

我們都知道「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道理,只要夠勤勞,多比較,就能找到最划算的交易。房子由於個體性太強,即便是同一個建案,只要樓層、格局、坪數、面向略有不同,就很難統一比價。不過,買房時倒是有一個服務很值得多比較幾間,那就是「貸款」。

銀行貸款窗口高達50幾個,首先,每一家銀行偏好的族群不同,有些銀行特別喜歡在外商公司上班的客戶,有些銀行則喜歡台灣百大公司員工;有些銀行特別喜歡公教人員,有些銀行則對任職的公司沒有特別要求,只要能先存個100萬、200萬開立VIP帳戶,後續貸款條件就一切好談。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透過詢價可以得知每家銀行偏好的貸款對象類型,幫助爭取到最好的貸款條件。

除了偏好族群不同外,每家銀行不同時期的利率、成數、寬限期條件也不同。有時候A銀行缺業績,條件給得很寬鬆,在房市冷的時候,由於買賣件業績少,還積極爭取客戶轉貸或增貸。當業績衝刺得差不多了,總行可能開始限縮貸款,條件又給得不好了。如果你只詢問少數幾家,剛好碰到這幾家業績比較保守的時候,就很難爭取到好的條件。

此外,和房貸條件息息相關的除了「人的條件」外,還有「房子的條件」,也就是房子的「估價」。當估價估不高,就算個人條件再好,也很難爭取到高成數。一般來說,不管銀行的估價是由內部的鑑價人員來做,還是委託第三方的估價師來做,估價除了受屋齡、附近成交行情等客觀因素影響外,還會受屋況、周圍環境、價值判斷等主觀因素所影響。不同銀行針對同一間物件的估價,可能落差10%以上,多問幾家較容易比較出優惠的貸款方案。

總歸來說,如果你有貸款的需求,當務之急是確保自己的債信條件沒有瑕疵,收入支出比符合安全範圍內,再來就是多問幾家。口頭諮詢除了時間成本外,完全沒有其他風險,等到整合了多家銀行的資訊,再從中選擇1到2家實際填寫貸款申請書,不僅不用擔心聯徵留下太多查詢的紀錄,還可以比較出最適合自己的優惠貸款方案,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獲「House 123」授權轉載,原文:貨比三家不吃虧,房貸記得多詢幾家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