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浸淫市場近三十年的大戶,分享投資風向、股市內幕和理財心得。
「滬港通」啟動初期雖有額度限制,但未來可能會大幅上調,資金量能可望帶動香港股市大漲。
圖片放大
上周三晚上,是我和財金投資好友的每月定期聚餐,裡頭有投信代操主管、券商研究部副總、私募基金經理人、外資分析師、私人基金會經理人、基金經理、創投經理等。我們閒談了一些現象:退休族和有錢人,現在都拿著錢往國外投,為什麼?
近來,因為二代健保股利扣稅,加上綜合所得稅率級距拉高,以及證所稅部分針對大戶每年售股超過十億元以上,也要課稅。這些措施都增加交易頻繁者,或是長期投資者的稅賦負擔,無形中淨報酬率也被壓縮了。早先許多資金從股市抽離之後,大部分湧入台灣房市,但此刻政策也持續明顯壓抑房市,所以資金開始轉向。
首先就是轉到中國大陸,目前普通的人民幣貨幣基金利率,就至少有4~5%,如果由一些知名國企銀行背書的類結構式儲蓄商品,利率甚至可高達7~8%。而且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看好,預計十月開放的滬港通,交易平台一旦建立之後,A股及相關商品將更具吸引力。
至於美元的海外公司債,因為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可能升息,美元也看漲,許多知名企業或銀行的公司債票面利率從5%起跳的,更是一大堆。
而近來熱門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月配息也相當高(雖然有從本金提撥之疑慮)。此外日本及馬來西亞房地產,最近也吸引很多國內資金轉戰,仲介業者宣稱的投報率有5%~7%(但未考慮到折舊,相關稅負成本或匯率變動,及變現性風險)。
這樣子,台股的成交量萎縮是必然的,台幣趨貶也是難免,台灣房市降溫更是可期,怎麼辦呢?其實沒有那麼悲觀。
關於台股,蘋果的供應鏈,台廠就扮演極關鍵角色,手機晶片、鏡頭或是晶圓代工,都具世界級競爭力;利基型如工業電腦、PC及NB週邊零組件;或是台灣正在崛起的觀光飯店業、物聯網,及電子商務概念企業,也逐步冒出。特別是政策面門戶大開放的金融業,營業項目將激增,收入來源也會更寬廣,長期而言我對台股並不悲觀。
只是,如果你只看台股指數漲跌來判斷操作,將會失真,如同大陸A股或上證指數,也是「重個股」「輕指數」,陸股部分,選擇個股或基金,將比ETF更具有獲利空間。結論就是「選股」將更為重要,我覺得許多潛力股也可能出現在興櫃及未上市,像類似阿里巴巴的馬雲,一下子竄出成為中國首富,這樣的例子,未來將不會是唯一。
外幣部分 我想美元走強是趨勢,但如果考量利率的話,人民幣可能是另外的選項了;紐幣、澳幣則必須再觀察一下,落底之後再考慮。
房市方面,我覺得美國或亞洲的的REITS比較穩健,又有上漲空間,變現性強也是原因;至於歐洲房地產則需要子彈夠多者才去考慮,因為去化速度需要一段時間。
作者簡介_老馬
現職是個為自己也幫好友做投資規劃的快樂投資人,手中可運用的資金約十幾億。上一份工作是券商自營部操盤手,所掌握之資金規模高達上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