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到,包括薪資、教育訓練、假期等各方面,公司願意給的福利和員工想要的報酬越接近,員工的產值越高。我想台灣的企業,在勞、資雙方的差距,其實還相當遙遠。
我希望有一天台灣有某一所大學的校長,不再是告誡即將畢業的學生別太在乎薪水,而是告訴企業界:這個學校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值得一份優渥的薪水。而我更希望有一天,台灣的企業界有那個能力可以不在乎薪水,願意提供給員工一份無後顧之憂的報酬,若真的有這樣的企業,我想一定能吸引到一群有目標、有熱忱、有使命感並且積極充實自己的人才。
筆者真正擔心的是...
嚴長壽發言的後續影響,其實是我比較擔心的。政府在2009年推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後(也就是俗稱的22K方案),當年的大學生起薪下滑了1.5%,就算是前一年遇到金融海嘯,起薪的下降也沒這麼慘。
許多公司原本願意用更高而且有彈性的薪水聘請一些沒有特定專長的大學畢業生,22K方案推出之後,就等於是政府公告了一個大學畢業生到企業的實習公定價格,導致許多社會新鮮人在找工作的時候不斷聽到22K,而且這個影響到現在依然存在,PTT的JOB板時常可見薪資只開22K的工作。
或許,嚴長壽的本意是希望年輕人應該積極一點找工作,並且充實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觀念是對的,但是我並不認同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無薪工作的說法,這是對勞方的不尊重,也是挑戰法律的作為。我們台灣可是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規定,如果勞方認可一個員工,就應該給予符合身價的薪資,否則就不應該用什麼無薪工作的名義來糟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