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Q:我剛退伍,目前正在找工作,找了一兩個月還沒找到滿意的,前些日子看到嚴長壽的演講提到「找不到有薪水的,就去做無薪的工作來充實自己,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發展機會。」但是我其實有學貸壓力,家中長輩也希望我出社會後可以開始負擔一些家庭支出,您建議去找無薪的工作嗎?
A: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上班族應該要有一技之長,公司根據這個專長的價值,付給員工等值的薪水。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可能自己就必須花一些成本,去補習班或是職業訓練中心,以學費和時間來換取自己的專長。
從培養專長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能找到一個願意給你薪水,又願意栽培你的公司,請珍惜這樣的好運,因為的確有許多公司只想找「即戰力」。或者,如果公司願意付出成本栽培你,讓你學到專長,但是在培訓期間不能給你薪水,因為公司可能得請一位資深員工特別培訓你,這個教育過程是有成本的,若是這種情況,我認為也勉強可以接受。
但是,我完全不贊成去找一份你學不到任何專長的無薪工作,這對你來說,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也浪費你寶貴的學習時間。
所以當你不領薪水,要以學習的角色去工作,就必須確定:這家公司真的是打算栽培你,而不是把你當成免費的傭人或打雜工。你也必須要知道,這家公司打算教會你什麼專長?你是否真的對這個領域有興趣?而且雖然說是無薪,但是還是會有職災的顧慮,那麼勞、健保要怎麼處理,也必須要事先溝通和協調。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一些貴重儀器或產品,那麼實習過程的損壞又該怎麼辦?因為你可能沒有正式員工的身份,所以這些問題就會特別麻煩。
最後,我認為這種無薪實習,不應該超過三個月,而你必須要確定你是否有足夠的儲蓄來應付這三個月的生活支出。公司方面,你也必須清楚知道三個月後你應該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要求?達到要求、成為領薪水的正式員工後,薪水與職級又是如何?
假設你每個月的生活支出是一萬元,那麼這三個月的無薪工作,對你來說,就像是花了三萬元的學費和三個月的時間來學習一個專長,如果能換來一技之長和一份好工作,其實是相當划算的。至於學貸以及家計的負擔,就要看你自己的財務情況了,如果撐得過去,那麼你就有本錢可以抉擇是否要接受無薪的工作。
Q:去年畢業的時候,我的母校校長說「不要在乎薪水」,我就覺得很不恰當了,難道我們在求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效,在進入職場的時候,不能用薪水作為衡量嗎?
A:我知道你所說的,台大的李嗣涔校長因為收到業界朋友的一封信,整理出14點企業給社會新鮮人的建議,其中一點就是別太在乎薪水,另外還包括別太在意準時上下班等建議。
不過,這終究是資方的看法,與勞方會有相當的差距。勞方之所以會那麼在乎薪水,其實就是因為薪水不如預期,也因為薪水不如預期,就沒有那麼大的使命感,不願意不斷免費加班把事情做到最好。
回到你的問題,在學校的學習成效,進入職場後的確不見得能用薪水作為衡量的標準。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大多數的公司都只看你畢業的學校,但是不會去看你的成績單。只是很諷刺的是,當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把自己的畢業生起薪與校友的平均薪資當成自己辦學是否成功的其中一個指標,我們台灣號稱最好的大學,校長卻反而希望學生不要在乎薪水。
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到,包括薪資、教育訓練、假期等各方面,公司願意給的福利和員工想要的報酬越接近,員工的產值越高。我想台灣的企業,在勞、資雙方的差距,其實還相當遙遠。
我希望有一天台灣有某一所大學的校長,不再是告誡即將畢業的學生別太在乎薪水,而是告訴企業界:這個學校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值得一份優渥的薪水。而我更希望有一天,台灣的企業界有那個能力可以不在乎薪水,願意提供給員工一份無後顧之憂的報酬,若真的有這樣的企業,我想一定能吸引到一群有目標、有熱忱、有使命感並且積極充實自己的人才。
筆者真正擔心的是...
嚴長壽發言的後續影響,其實是我比較擔心的。政府在2009年推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後(也就是俗稱的22K方案),當年的大學生起薪下滑了1.5%,就算是前一年遇到金融海嘯,起薪的下降也沒這麼慘。
許多公司原本願意用更高而且有彈性的薪水聘請一些沒有特定專長的大學畢業生,22K方案推出之後,就等於是政府公告了一個大學畢業生到企業的實習公定價格,導致許多社會新鮮人在找工作的時候不斷聽到22K,而且這個影響到現在依然存在,PTT的JOB板時常可見薪資只開22K的工作。
或許,嚴長壽的本意是希望年輕人應該積極一點找工作,並且充實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觀念是對的,但是我並不認同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無薪工作的說法,這是對勞方的不尊重,也是挑戰法律的作為。我們台灣可是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規定,如果勞方認可一個員工,就應該給予符合身價的薪資,否則就不應該用什麼無薪工作的名義來糟蹋對方。
年輕人嫌薪水低不願意屈就,這是市場機制下的合理選擇,嚴先生不需要覺得不可思議。薪水越高的工作越多人搶、也能找到越好的人才,薪水越低的工作就越沒人想要、找到的人素質也比較不穩定,這是必然的。我們身處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難道嚴先生的公司,不是用高薪來獎勵高績效的表現和吸引人才?
舉個例子吧!有一些人看到素食便當,因為沒有肉寧願不吃,你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嗎?要不要去吃這個便當是個人自由,現在不吃表示他還不太餓,等到他餓到不行了,自然就不會那麼挑了。這是每個人可以去抉擇和取捨的,不能去批評人家怎麼這麼消極、挑剔,甚至還說什麼有免費的餿水都應該去吃,對人家一點都不尊重。
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我們台灣的企業淪落到無法承受找人才過程中,付出幾個月薪水的投資?或許資方很希望可以看到的是勞方說:「不在乎待遇,如果有機會要加強自己」,但是勞方也很希望看到資方說:「不在乎成本,如果有機會要給員工一份能激發出使命感的優渥薪水。」
希望嚴長壽先生的言論,不會造成明年台灣勞工的起薪又往下跌了,更希望不要哪天在人力銀行上面,看到一堆無薪實習的徵人啟事。而更讓人遺憾的是,「找不到有薪水的,就去做無薪的工作」這種明顯貶低台灣人力素質、違反最低基本薪資的說法,不但出現在「教育部」的邀請演講,勞委會等政府單位竟然一句話都不吭,也難怪鄉民們會說該改名為「資委會」了。
嚴先生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願意去當志工的年輕朋友本來就不是要去以工作換取薪資的,當然可以有耐心和熱忱做三到六個月的無薪工作。但是大多數的年輕朋友找工作,就跟你我一樣,是有生活上的財務壓力的,薪水當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甚至越看重薪水的人,對工作的積極度也越高。
如果企業自認為是營利單位,不願意花幾個月的薪水成本來投資社會新鮮人,那麼就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慈善事業,要員工當幾個月的無薪志工。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