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資高手林子揚教你學會篩選「10倍股」,掌握企業成長5階段評估指標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美股投資高手林子揚教你學會篩選「10倍股」,掌握企業成長5階段評估指標
摘要

1.美股投資高手林子揚繼2021年4月出版《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後,再推出醞釀多時的力作《10倍股法則:從企業成功軌跡解析股價上漲10倍的祕密》。他過去26年的投資年化報酬率達24.98%,大勝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的8.2%(上述報酬率皆不含股利)。他認為這樣的績效是來自於他的投資組合中,有8檔股票的累積報酬超過10倍,他將這樣的股票稱為「10倍股」。

2.林子揚特別深入研究過去30年美股產生的10倍股企業成功脈絡,並結合自己的投資經驗,大方分享對企業未來性的觀察重點。他認為,藉由分析過往和正在發生的事實以及自己的持股經驗,可以協助投資人更正確的認識美股,進而提高收獲10倍股的機率。

在選股時,大部分投資人習慣用EPS(每股稅後盈餘)、PE(本益比)去衡量一家企業現在是否值得投資;但在美國股市多是高PE、高股價的股票,用這2項指標,恐怕沒有一檔買得下手。若想透過投資成長型的美國股市,賺取超額報酬,該如何選股?

美股投資高手林子揚繼2021年4月出版《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後,再推出醞釀多時的力作《10倍股法則:從企業成功軌跡解析股價上漲10倍的祕密》。他過去26年的投資年化報酬率達24.98%,大勝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的8.2%(上述報酬率皆不含股利)。他認為這樣的績效是來自於他的投資組合中,有8檔股票的累積報酬超過10倍,他將這樣的股票稱為「10倍股」。

為此,林子揚特別深入研究過去30年美股產生的10倍股企業成功脈絡,並結合自己的投資經驗,大方分享對企業未來性的觀察重點。他認為,藉由分析過往和正在發生的事實以及自己的持股經驗,可以協助投資人更正確的認識美股,進而提高收獲10倍股的機率。他提醒,在投資一家公司之前,要先辨認它處於哪個生命週期?所有公司都會經歷新創、新上市、成長及穩定、成熟、最後是衰退期,新創和成熟公司要看的重點當然就不一樣。而對於處在不同生命週期的公司分別該看重什麼指標?請見本書精彩摘要:

在評估一家成立初期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時,應該像找人合夥開公司一樣,看重的是經營者的人品和特質。一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說的:「投資成功與智商無關,一旦你擁有普通的智力,你需要的是控制那些讓其他人在投資中陷入困境的衝動的性情。」決定人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人品和人格特質,而不是智商、經歷、財力或學識,因為這些東西統統不重要。因為成功企業都是長青型的,就像婚姻一樣,合夥人的可靠性決定一切。這就不得不提到惠普(HP,美股代碼:HPQ)創辦人的故事了。被尊稱為「矽谷之父」的特曼(Frederick Terman),1930年代任職於史丹佛大學時,學校附近都是農地。二戰後經濟大蕭條,學校決定劃出土地來開設研究園區,並鼓勵學生留下來創業。特曼想到了2位他教過的電機系學生帕卡德(David Packard)、惠利特(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因為他們一位有技術才能、一位有領導才能,在大學時期就是摯友。特曼提供給他們500多美元創業資金,惠普就在1939年於車庫中誕生。惠普2位創辦人在剛成立公司時,根本還沒決定公司要經營些什麼,他們嘗試研發製造過多種商品,成功將研究成果商品化,迪士尼(Disney,美股代碼:DIS)成了他們的第一個客戶。日後,矽谷成為科技產業重鎮,惠普的車庫創業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有經驗的創投和風險投資人,在決定是否投資一家創業非常初期的公司時,並不在意企業的產業方向或經營內容,他們會約談企業的創辦人和主要合夥人,看他們是否適合經營一家成功的企業?創辦人的人格特質是否互補?是否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是臨時起意還是有長遠投入的打算?

所有的企業都會有壽命,不同的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而處在不同階段的企業所應重視的營運指標也必須隨之調整(詳見圖1)。因此投資人也應該視個別企業所處發展階段的不同,而聚焦於該階段所應重視的營運指標:

階段1》新創
檢視營收成長率

在公司業務發展方向確定,經歷多輪籌資活動到企業上市的初期(有可能半年或1年,視個別企業的經營情形而定),所有投資人看重的只有一件事——營收成長率。因為企業在這段期間是不可能有盈餘的,這是這段期間的先期投資人心裡早就知道的常識,因此他們也不會把利潤指標看得很重要,畢竟這個階段的營收成長率才是決定企業未來成長性、能否拿下市占、可以獲取多少利潤,以及未來企業規模的最根本條件。

公司無法成長,就談不上未來性,沒有未來性的公司根本不可能有利潤。所有先期投資人(包括早期個人投資者、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人、私募基金、上市初期買入股票的投資人)若投資缺乏成長性的企業,別說享受到賺大錢的好處,可能連當初投入的錢都拿不回來(請注意!企業的早期個人投資者、風險投資人、私募基金,在公司上市初期的閉鎖期是不能賣股票的。閉鎖期一般而言是半年,但也有可能視情形不同而有差異)。

階段2》初上市
主要考量營業利潤率

等到企業上市後,所有經營指標都必須攤在陽光下供大眾檢視,以往只有少數先期投資人壟斷公司營運細節資訊的情形已不復見。尤其在上市閉鎖期結束後,投資人要在意的是,「我買入這家企業的股票後,未來能為我帶來多少利潤?」利潤可視為企業能賺取的現金流,若沒有辦法產生正的現金流,必須靠向外融資借貸才能存活,這種自己都養不活的企業如何能為股東賺錢?因此,所有企業上市後,營收成長率依然重要,但在蜜月期(通常不會太久,最多就是等閉鎖期結束)後,會被嚴格檢視的第1項經營指標就是營業利潤率——可以視情形使用營業利潤、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現金流、淨利來表示。這也是為何企業一上市之後,投資人除了要繼續留意營收成長這個基本的指標外,每天要盯著的就是企業虧損有多大?何時可以損益兩平?如果符合高營收成長,再加上已經損益兩平、有正的現金流的企業,那就很完美了。可是這種企業很少,有的話,股價也會非常高。

在企業上市不久的初期,如果股價很高,一般企業會發行新股來籌措營運所需的資金;另一種更常見的大筆資金籌措的方式則是發行公司債。但不論是哪一種,代價都不低。發行新股的代價是會稀釋現有股東的權益,較不可取,但對資金的籌措效益最顯著;公司債則必須付出利息,外加可能還帶有未來可轉換成現股的條款,同樣會有稀釋股權的潛在風險。如果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當然可以在債券發行時,註明可在適當時機強迫贖回,為企業爭取較好的利息,或是只發行不可轉換為現股的公司債。但位於成長期的企業,通常都不具有資本籌措的優勢地位,尤其債券評等都是不具投資等級的垃圾債券評等,因此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比大型成熟上市企業大很多。

階段3》成長及穩定期
關注營收及現金流

當企業營運已經較為穩定,投資人該看重的就是企業的可持續性,包括營收及現金流能否持續以相當的比率增長。

此時,也因為經營模式穩定,較難靠自身獲得夠大的營收成長,因此大部分企業會開始進行併購,以擴大營收來源來維持成長,這時會耗去相當大筆的資金。也常會見到企業開始利用財務槓桿,進行借貸,並且開始定期支付龐大的利息,吃掉相當的現金流。

階段4》成熟期
看重現金股利

當企業成長已明顯減緩,利潤也很穩定地增長,現金流可以獲得確保時,企業會開始堆積龐大的現金。由於不再需要龐大的現金應付營運、資本支出或企業的擴展,在沒有大型併購的目標下,多數企業會開始固定回購自身的股票,透過減少在外流通的股數,把錢還給股東。如果企業經過衡量,確定能長期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對股東最佳的方案,就是開始發放定期的現金股利。

階段5》衰退期
留意營收及獲利變化

任何企業都會走下坡,最後如果無法維持「相當的」營收成長(例如已經低於通膨率),或是營收持續多年都小於5%、營收持續下降,則股價勢必無法成長;若公司不發放股利,股價一定會開始走下坡。較糟糕的情形是企業開始產生虧損,而且經過一段時間都無法改善,則股價一定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此時會成為被併購的對象,或是私有化下市,以降低股東的損失。

最差的情形是企業已經沒有競爭力,也就是不值錢了,就只能宣布破產倒閉。那麼投資人的股票就只能成為廢紙,因為在破產或債務清償的順位上,股東的順位低於銀行(因為需要資產質押,銀行才會借錢給企業),更低於公司債的持有人。企業破產後,等銀行和債券持有人清算要求主張的權利後,通常不可能留下任何財產給普通股的股東了。(本文摘自第1章)

延伸閱讀
世界富豪都是靠股票還是靠房地產?一張表看世界前十大富豪的財產共同點
合庫金、兆豐金...金融股買太貴怎麼辦?達人算給你看:1種情況不建議再攤平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