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摘要
近年個人媒體與創業盛行,高收入族群面臨沉重稅負,成立個人公司成為節稅選項。公司稅率僅20%,可透過報帳、支出抵扣與盈餘保留延遲課稅,降低整體負擔。
成立個人公司的限制與缺點
儘管成立公司有許多節稅優勢,但仍有一些潛在的限制與風險需考量:
1.公司經營涉及額外成本
成立公司後,除了公司所得稅外,還可能面臨一些額外開銷,譬如會計與報稅費用、政府規費與薪資與社會保險成本。
2.公司盈餘分配仍需課稅
即使公司所得稅較低,但當股東(即創辦人)領取公司盈餘(股利)時,仍需繳納股利所得稅。這可能導致稅負仍未大幅下降。
3.財務管理變得更複雜
公司需要妥善管理財務,必須區分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否則可能引發稅務爭議,甚至違反法規。
適合成立個人公司節稅的收入條件
並非所有高收入者都適合成立公司來節稅,通常需要符合以下條件才能真正達到節稅效果:
1.年收入超過新台幣250萬元
當個人年收入超過252萬元,稅率將進入 30%,接近公司的20%稅率,這時考慮成立公司較有節稅空間。若年收入低於此門檻,節稅效果可能不明顯。
2.工作性質允許透過公司收款
若收入來源可透過公司來收款(如自由接案者、顧問、演講師、藝人、投資客等),可有效透過公司帳戶管理稅務。
3.需有大量業務相關支出
若工作中涉及大量可扣抵的成本與費用,例如設備、交通、辦公室租金、應酬等,成立公司可有效降低稅基,提高節稅效果。
成立個人公司確實能帶來節稅優勢,但前提是收入達到一定門檻(約250萬元以上),且有大量可扣抵的營業支出。此外,必須考量行政成本與財務管理的負擔,確保整體節稅效益大於維護公司的成本。
對於高收入的專業人士或自營工作者,成立個人公司是一種有效的稅務規畫手段,但需審慎評估是否適合自己的財務狀況與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發揮節稅效果。
延伸閱讀
股票、債券、房地產,投資該怎麼選?投資達人一表說清楚: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投資股票就是賺快錢?投資老手:享受「複利」,不要追求「心理博弈」
小檔案_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
多年用心經營粉絲團,並提供讀者許多扎實的投資理財心法,以及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分析等。2020年開始經營粉絲團分享領悟後的理財觀念,與過去多年的理財習慣與財務知識,希望協助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人一起建立可以長期執行的投資方式。
學歷: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
經歷: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
現職:外商公司總經理
著作:《聰明的ETF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