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必買台積電!為什麼明年股價可以挑戰突破688元?一文看懂台積電演進史

劉烱德分析師像你鄰家好大叔
在金融市場30年資歷,講盤有理路且淺顯易懂。
敢於判定走勢多空方向外,擅長運用技術分析預先掌握關鍵價位,且能在關鍵未出現明確多空訊號時,同時交易操作空間符合「盈虧2:1」時,才會執行交易。

擅長設定移動停利,由短做長。潛力股的基本面及技術面教學,能讓市場投資人驗證及學習。

台股攻略掌握方向 抓住趨勢,戰勝多空轉折大叔帶你攻略台股!
畫線、定價、到實戰,實現獲利看的見!

著作:
連「渡邊太太」都想學的 K線匯率課
烱大叔的YT頻道,每天都有畫線、定價,影音教學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加權指數在年底12月中旬已經創下了今年的波段新高,短短1個半月的時間指數上漲了將近1,700點。台股之所以那麼強,除了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引發熱錢回流。

大叔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完整的供應鏈,以及「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的先進製程。何況台積電占了大盤權重將近3成,熱錢湧入外資首選一定是台積電。

台積電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巨頭,靠的當然是半導體晶圓代工;歷經半個世紀以來的高速發展,其背後所代表的不光光是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而是一場關乎國際科技霸權轉變的爭奪戰,而台積電剛好在這場國際角力中找到突破口並且一舉殺出重圍。

大叔這邊跟大說一下晶片發展的歷史:

要談到晶片發展的歷史,就不能不談到晶圓代工領域中的關鍵設備——光刻機。

在二戰過後的復原期,電腦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科學家們也開始嘗試把各種笨重的真空管、二極體、三極體焊接在電路板上,但「焊接」本身費時又費力,而且產量有限。當時德州儀器有位菜鳥工程師——傑克‧基爾比,他提出可以將電晶體、電阻、二極體等元件,都先刻在一個「晶片」上,並且用電路連接起來,如此一來,就能大幅縮小電路板的尺寸了。基於這樣的思路,基爾比於1958年成功打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積體電路,基爾比也因為這個發明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第1顆積體電路誕生至今整整65年,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持續在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晶片愈做愈小。

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地塞進最大數量的電晶體,成為科學家們頭痛的問題;而談到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提到半導體界最有名的「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什麼?

Intel的共同創辦人高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也就是「積體電路上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年會增加1倍」,之後他又修正為「每2年增加1倍」,而目前市場主流的參數則是18個月,由時任英特爾CEO的大衛‧豪斯所提出。

隨著IC的尺寸愈來愈迷你,工程師們很快就發現無論使用多麼細的設備,都很難在微米級的圖片上刻出電路圖,因此「光刻」的概念被提出來。

剛開始的時候,光刻機領域其實是被日系大廠Nikon跟Canon所獨霸。它們兩家公司是做鏡頭出身的,而荷商飛利浦旗原本是希望自己能研發出光刻機並且力求彎道超車;但是燒錢燒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沒啥成效,於是公司將光刻機業務獨立出來賣給了半導體設備商「荷蘭先進半導體材料公司(ASM)」,因此1984年艾司摩爾,正式成立並且進入了國際光刻機的戰場中。

艾司摩爾在草創時期根本沒什麼客戶,更別說是穩定的收入來源,僅僅只有一些無法變現的專利;不過當時美國對日本半導體業的打壓,給了艾司摩爾發展的機會。

1980年代日本半導體公司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峰時期日本占全球DRAM市場約80%的市占率。

對美國而言,日本的壯大有如芒刺在背,為了把核心技術抓在手裡,美國開始扶持自己的企業(拉攏台積電、三星及艾司摩爾),同時打壓日企(通過反傾銷稅,日本的晶片賣到美國要課100%的關稅,而韓國、台灣的晶片賣到美國只要課0.74%的關稅)。如此一來,縱使技術落後,台韓也慢慢能接到訂單,而日本由於失去訂單,導致研發也出現停滯。但是如果只是這樣,大家都在比誰便宜就好啦,餅做得再大還是沒什麼利潤可圖,想要賺大錢就得掌握技術,而關鍵技術的突破則是一直要等到2002年。

當時,光源波長已經從初期的436奈米,發展到第4代ArF的193奈米,也就是來到深紫外光DUV的範疇,不過,第4代光刻機還是做不出65奈米以下的晶片。

幸好在當時遇上了手機3G技術的突破,市場需要更尖端的晶片來處理龐大的數據;因此,許多公司開始投入資金試圖研發新一代的光刻機。那時候Intel攜手AMD、IBM、Motorola以及美國能源部門等單位,共同成立「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研發聯盟EUV LLC」,打算直接挑戰極紫外光設備的開發。

台積電為什麼能「彎道超車」?

台積電也積極想加入僅有6個名額的研發聯盟,可惜鎩羽而歸。不過,閉門羹不但沒有讓台積電失去技術領先的地位,甚至還給了它「彎道超車」的機會!

時任台積電研發副總、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林本堅認為,此時的科技難以直接研發出EUV,不如改良ArF,從原本的「乾式媒介」改為「濕式媒介」,也就是以「水」代替「空氣」作為傳導介質。

由於此舉更加節省成本,因此,在其他公司還在砸大錢研發EUV的時候,台積電靠著浸潤式微影技術,已經推出65奈米以下的晶片,直接搶得更大的市占率,並且帶領整個半導體產業在未來的10年走向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時代。而台積電和艾司摩爾也在這段期間,積累了更多的技術與資金,並且成功的在Intel、AMD等企業資金燒盡時,成功的研發出了EUV,也正是靠著當初與台積電合作開發出ArFi與後續的EUV,讓艾司摩爾成功地把競爭對手Nikon與Canon甩得老遠,自己更成為光刻機的市場成為霸主,而合作夥伴台積電也成為晶圓代工的龍頭,光是先進製程的市占就高達8成以上!

近日有報導稱,台積電大客戶Qualcomm後續高階智慧手機晶片有意採用Samsung N2製程, 而且Samsung不僅將推出N2 製程技術原型,還開出折扣價搶市,希望吸引包括NVIDIA在內等知名大廠上門投片。Samsung搶在2025年N2量產前就提早祭出價格戰,恐不利台積電。

對此,劉德音受訪時強調:「客戶還是看技術的品質。」

當然,Intel與三星甚至是其他公司,只要花錢也都買得到EUV,但是為什麼還是和台積電差那麼遠呢?大叔認為從整個光刻機的發展歷程來說大家就會知道,台積電連光刻機的研發都有參與,縱使機器的專利不是它的,但是,台積電參與過研發跟設計,所調教的數據一定會比三星、Intel更有優勢,因為牠們2家公司單純只是客戶,這些應該才是台積電能在先進製程領域領先全球的原因。

雖然新聞曾經報導,台積電之所以能領先全球,是因為台灣的工程師比外國工程師更加勤奮,但是,如果只有勤奮,台積電根本做不到一路領先。也正因為如此,即使Intel跟三星數次在公開場合中表示,會在下一個製程彎道超車,但是真的非常困難。關鍵的原因有2個,一來是因為晶圓製程的研發,目前所需要的資金已經是天量級別,除非國家不計較成本的投入,不然以Intel和三星目前獲利載浮載沉,很難有那麼多的資金能繼續投入,二來就算投入同樣的資金,台積電也還在不斷地向前進。

大叔認為,AI的高速發展帶動3奈米晶片的大量需求,估計年底台積電股價衝破600元,甚至明年挑戰2022年年初的688元的高峰,都是有可能的!

台積電2024年展望

2023年11月10日,台積電公布了10月的營收,整體營收月增34.8%,年增15.7%,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此一數據對台積電來說是非常利好,主要是因為過去台積電的利空來自3個面向:

1.消費性電子需求衰退的長鞭效應。
2.成熟製程晶圓廠大量增加,可能面臨價格競爭。
3.先進製程3奈米良率不夠高,而7奈米需求不夠多。

但是,10月營收的大增一舉打破了市場雜音。不僅如此,有外資投行表示,根據台積電法說會所釋出的訊號可以得知,PC與智慧型能手機的復甦態勢明確,2024年的成長非常健康。另外,摩根士丹利也發現,雖然7奈米的需求確實減少,而且3奈米的良率還是偏低,但是,台積電也有應對策略,7奈米通過降價5%~10%來保證產能利用率,而3奈米則是靠不斷調整來拉高良率。

至於左右AI晶片產能的CoWoS先進封裝,在台積電大舉增開產能下,市場預估,明年的產能有機會從原本預估的每月3萬5,000片,上調到3萬8,000片,而目前每月約1萬2,000片至1萬5,000片。因此,先進製程的部分,大叔認為2024年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在成熟製程的部分,雖然全球的產能增加,但是,特殊規格的產品還是只有聯電、台積電等老廠才有能力承接,而且品質量率更好,因此,整體售價降價幅度有限。根據市場傳聞,台積電成熟製程折價僅2%,而且是採取「讓價策略」,就像你去大賣場採購,達到一定金額後會給你折價券,而折價券要到下次購買時才能抵用。

基於上述分析,大叔認為台積電2024年的營收有機會年增26%,獲利也可望回到2022年的高峰。

由於公司的獲利有機會持續成長,3奈米的良率有可能進一步拉高,因此,公司重返成長軌道應該不是問題,再加上11月的時後,台積電宣布條高第3季的配息金額,現金股利從原本的3元,增加到3.5元,也就是說,台積電的股東們明年可以領到至少14元的股利。在營運重返成長軌道、配息金額增加的雙重利多下,台積電的本益比也有機會跟著調漲。

有鑑於此,台積電明年股價重返600元大關應該沒什麼問題,至於股價是否能突破前高,甚至挑戰700元,就要看AI的需求是否能如預期地一路高歌。至於Intel和三星能否彎道超車,大叔認為,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延伸閱讀
AI助手的商機!現在布局聯發科正是時侯?分析師:股價重返千元值得期待!
AI概念股還有隱藏版,「邊緣運算」受關注!分析師:這2檔台股值得注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