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高檔還能存股嗎?年領250萬股利謝士英:2條件,我會繼續買股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台股在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如果才剛開始投資,難免會擔心一進場就大跌,同時又擔心此刻不進場,會不會又等不到更好的買進機會?45歲才學投資、55歲離開職場的退休教授謝士英,在新書《一起存股去!》進一步分享了他存股超過20年的寶貴心得!

謝士英在2024年時領到了逾250萬元的現金股利(詳見圖1),相當於月領20萬元的收入,認為股市高點不見得不能存股,但一定要評估所選的股票真的適合存,否則也可能存股不成而變成長期套牢。以下為本書精彩摘要:

最近常碰到一些想投資的朋友,他們都認為現在是股市高點。台股大盤指數都過了2萬點,還能存股嗎?

首先,我不認為2萬點是真正的高點,和1970年代相比,現在上市的公司多了好多倍,市值增加,自然將指數墊高了。只看銀行股,現在的價格可能還沒當時的1/10?所以現在只是相對高一點,應該離股市天花板還有一大段距離吧?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避免跟著追高搶短

當大盤指數創新高時,我會盡量理智面對。主要還是看我想投資的標的股價是否合理,如果太高我會觀望,等待其價格回軟,再考慮要不要加碼。因此我還是有可能繼續買股票,但絕不是因為大家都在買,而去跟著追高搶短。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股市創新高時,停聽看最重要。在百花齊放,股民欣喜若狂之際,有些人氣旺的公司確實在大家的追捧之下,漲到不合理的外太空去了。

有些公司甚至還在虧錢狀態,股價卻漲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完全沒有基本面支持;投資人付出市價買進,到底買到的價值是多少,尚在未定之天,也許會賺,或許被套,股票沒賣出前,可能只有用本夢比來推估它的價值吧?這種股票對存股族來說應該是敬謝不敏,做個旁觀者即可。

在股市創新高時,我會繼續買股的先決條件有2個:

條件1》要有一筆資金正好短期內用不著,或是剛入袋的股利:畢竟閒置的資金放在戶頭裡也沒有利息可言。

條件2》只用合理或便宜的價格去買好公司的股票:這是我謹守的存股紀律。

若是手中有一筆閒置的資金,放在銀行裡幾乎沒有利息,目前存股可能算是少數安全、且可以對抗通膨的保值方式之一。存到好公司的股票,可以每年都領到股利,像是在股市中當包租公,而且可以免除在房市當房東的煩惱,何樂不為!別忘了存股除了每年都有固定的股利收入之外,放久了還有更好的資本利得。

況且根據過去的經驗,股市指數創新高時,並不代表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在大家的激情之下,仍有些體質不錯的公司,未能獲得關愛的眼神而仍在相對的股價低點,其中以大牛股居多;如2020年下半年,台股因疫情跌到低點後迅速大漲,當時聯電(2303)股價仍僅約16元,1張才1萬6,000元出頭,對小資存股族來說是負擔得起的。

到了2024年,台股如熱氣球般一直奔上2萬點,但是這段漲幅中並不是百花齊放,而是靠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權值股在撐盤,許多好公司的股價並沒有漲過頭,甚至沒怎麼漲。

也就是說,在大家怕高處不勝寒時,其實還有許多好公司還在合理的價位且值得長期持有,想要長期投資的人,還是可以按照既有的方法去慢慢地買進,增加庫存。

我的存股是根據巴菲特和蒙格(Charlie Munger)的原則,先是好公司!然後至少是在合理的價格時才買進。這幾年依然是以殖利率5%,也就是「本利比」(=股價/股利)在20倍為買進參考點。像是2020年時聯電股價16元,配每股0.8元的現金股利,對我而言就是可以增加持股的時機了,至於大盤的漲跌並不是參考的重點。當年用16元股價買進的股票還在,2024年可以領到每股3元的股利,殖利率接近20%,幾乎是高利貸了吧!

股市陷入瘋狂
仍應維持原有的紀律

想要存股的投資者心態和習慣,應該要與一般的投資大眾不同。因為大多數投資人是在賺價差,運用一種完全不同的心態在追高殺低。股市創新高時,通常是人氣旺盛,成交量也隨之創高,玩當沖的也是趨之若鶩。如果我發現大多數的股價都不便宜,會先保持觀望,看看自己股票市值有在成長就好;這時要做的是維持原有的存股紀律,等一個好價錢買進一家好公司,然後擺著等其逐年配息與股價成長。

  • 分享: